1. 首页
  2. 小说文学

啊…别,我到了啊 男朋友压着我说想进去_一双小白鞋

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欲望的爆发?是真理的执着?还是人性的复杂?永远没有谈论的终点。历史学家常说抛开正义和人性谈战争毫无意义,那么我想没有意义地提几个问题。

第一个 :二战中,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似乎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首先日本,全面侵华,包括之前一系列对俄罗斯的战役,而后不停歇占领东南亚,最后连美国人都没料到战争中期偷袭珍珠港,继而侵占菲律宾,而且以此为跳板,进军澳洲,当时东南亚属于英法的殖民地,间接地等同于向全世界宣战。德国也是一样,西边与英法对峙,东面血战苏联,南北邻国无一幸免(瑞士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环地中海、非洲,阿拉伯地区到处有德国铁骑留下的弹壳,甚至后来希特勒看到日本一步步蚕食亚洲、澳洲,颇有不满,对手下抱怨道这样下去地球上面留给德国的空间太少了,估计当时没有登月的条件,否则希特勒会不惜代价将纳粹的党旗插到月球,宣告这是人类的一小步,这是德国的一小步,似乎整个地球都容不下他们的野心了。

这让我想了清朝的那个疯婆娘,在义和团的怂恿下,向全世界宣战,结果引来了八国联军,毁了圆明园,留下了至今没有弥合的疤痕。人心不足蛇吞象,兵家大忌,为什么德日这么自信,对抗世界?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有三方面,一方面自身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需要不断地扩张满足民众的躁动,闪电战成功的加持,德国人盲目的自信整个世界再无对手。

另外一方面,侵占一个地区能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国与日本地理上都是弹丸小国,资源匮乏,比如中国的煤矿、东南亚的橡胶以及苏联的石油粮食等战备物质像吗啡一样惹得日本疯狂追逐,当然也包括当地的劳工。德国也是一样,远征非洲、东欧等,得到本国缺乏的矿产能源物资。

最后一方面也是我一直忽略的,就是先发制人,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实力悬殊太大,弱势的一方要想打赢,冷不丁的偷袭强势方的软肋狠踹猛锤,不然等到对方准备好了有了防备,一板一眼你一拳我一脚消耗胜算不大。就像德国战前跟苏联签订停战协议,不久就单方面违约一通乱打,而此时苏联早有防备,才有了后来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德国不像前期势如破竹。日本突袭差点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打断了美国的一只脚。后来战争的发展也印证了,美国依靠强大的国力迅速恢复了元气,打了日本一个回马枪。俄国用世界第一的领土消耗了德军的锐气反败为胜,战争是一场消耗战,拼的是综合国力。

从国内的一些历史文献也能找到答案,当年蒋一系列的不抵抗,放弃了东北华北委曲求全无非是是想给中国争取点时间,发展军工经济有资本抗衡远比中国强大的日本(不可否认也有攘外必先安内的私心),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十年,告别了军阀混战,经济国力得到空前的发现,是民国的黄金十年,倘若再给中国十年,依靠中国的自身庞大的资源,中日国力的差别不至于如此悬殊。若果战败是必然的话,这样看他们这么做反而是一个高超的战法,只是他们选错了历史的方向。

第二个:为什么德国这么严谨的民族特征在很多关键的战役犯错误,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直接放走了三十多万的英法比利时等联军,要知道当时联军丢盔卸甲不堪一击,德军气势正盛完全有能力消灭这支有生力量,可是没有,众多难以信服的猜测让联军全身而退,才有了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包括后来跟苏联鏖战,没有灵活即使放弃,导致东线元气大伤。

翻开这一系列的战争决策,发现德国的战术死板固执,缺乏灵活多变的应对,这对于漫长的战争可是死穴,刚开始上下一心吹城拔寨可以,后来一旦久战,破绽被敌人抓住,可就无法自拔了。

关于德国后来一系列战争失利的解释很多,说起来繁琐宏大,我想简单从性格分析。德意志民族一项被贴上自律严谨的标签,现在也是,德国的大型机械设备乃至刀叉在国内都是神一般的崇拜,早年点以讹传讹的青岛下水道和现在畅销全国的德系汽车都是佐证,可是自律严谨的反面就是刻板固执,不会变通,船大难掉头,灵活多变的战场缺乏应变能力是致命的。战争前期由于严密的计划,迅捷的执行力出奇制胜,后期斗争局势复杂,面对美军搅局,俄军反制,德军的弱点慢慢放大。因为德国人的性格标签致使他们团结一致军纪严明所向披靡,也是因此在后来漫长的战争中循规蹈矩没有改变迷失其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也是如此。

因此一个人性格不能太单一,至少不能留个人太别明显的性格标签,。包容的知识结构,多元的性格才能应对多变得社会变革。社会无时不在大改造,个人生命不断在延伸,要想跟得上前进的脚步,需要我们多么痛的领悟!

第三个:翻开地图,相比于世界,德国、日本微不足道的两个小国,日本除了海水不缺什么都缺,德国几乎一个内陆国家,资源乏善可陈,何以能在世界上掀起如此之大的惊涛骇浪。又是什么让他们从废墟中一跃而起从新领跑世界?

回归到十九世纪,我看过爱因斯坦回忆录的一张照片,里面的人大都获得诺贝尔奖,可谓是当时科技人才的翘楚,有大胡子的没大胡子一大堆分不清,但仔细分辨,大多是德国人,两位我最喜欢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海森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开创性对于每一位物理常识的人并不陌生,然而他们只是德国科学人才的代表。频率的单位赫兹,医学的X射线(伦琴射线),速度的单位马赫等等,这些直接联系飞机大炮的物理单位可以明白工业硬件多么完备。如果想像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一批人开创了多伟大大创举,可想那个年代德国科学人才囤积的宽度和广度,这也造就强大的德国工业。日本虽然没有德国的人才优势,但是当时国运实在不赖,甲午战争,清政府坐拥世界顶级的海军以及铮铮中华男儿,日本举全国之力与中国誓死一搏,结果赌赢了,获得了大量的赔款由此腾飞,他们赌赢了。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个败家的慈禧,喂饱了狼回头差点害死自己。虽然不能将历史的罪过全都扣在没有保全大清也没有保全自己的慈禧身上,但是这个女人真的害苦了这个艰难的民族。

回到当代,德国还是那片德国,还小点了,日本丢了北方四岛,但是如今世界上谁也不能抹去他们的实力。中间一度日本经济泡沫之前几乎赶超美国,影响力相对于二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美国的强大以及中国的崛起掩盖了他们的表演 。抛开世界人民对于他们的宽容,也权且称谓国运吧,美国借日本制衡中俄,给予了大量资助,德国也是,成了欧洲的领导人,回过头来看,好一个半生沉浮一世未央。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拨开布满蛆虫的土壤。面对复杂的历史,只能管中窥豹,解读属于自己的那段峥嵘岁月。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7601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