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小说文学

几个男人把我死去活来 随着马车的颠簸进入更深_那年青春备忘录

二〇〇二年,在爸爸的带领下,沈予蓝正式迈进小学的大门。那时,还是典型的计划生育时代,虽然大部分家庭只被允许养育一个孩子,但那时的父母,对孩子上学这件事,是顺其自然的。

最典型的,就是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大部分孩子都遵守按地段分配入学的原则。“林XX小学”离沈予蓝家最近,所以她被分配到“林XX小学”就读。

五年级以前,沈予蓝只知道“林XX”是自己学校的名字,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实这还是个香港企业家的名字。

直到沈予蓝参加毕业考试那年,这位“林XX”的太太林甘XX女士代表她的丈夫,来到“林XX小学”视察,沈予蓝才从同学口中得知原来自己的学校一直用的是别人的名字。

如果不是因为一年级入学注册当天沈予蓝和菲菲同时踏入小学的大门,说不定她俩还可以做小学同班同学。

那时,班级成员的划分不是一早就内定或通过系统分配的,当年是根据注册当天,学生家长去到现场,在三条队伍中(那时林XX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三个班)随意选择一条队伍,排队等候,确认注册信息无误后,排队的班级就是孩子就读的班级。

注册当天,沈予蓝的爸爸穿着工作服,带着她打了一辆红色出租车到学校报到。报到地点在学校一入门的大堂内,大堂内分成了三拨人,按照间隔排列,左,中,右三个临时报到点。每个报到点前面放置了两张学生课桌,每个报到点的负责人是各个班级的正、副班主任。

菲菲和她外公恰好和沈予蓝两父女俩同时到达报道点,只不过,菲菲和她外公走路快几步,首先到达大堂中间那个报到点。沈予蓝的父亲原本也打算顺着学校大门径直走到中间那个报到点,结果菲菲的外公刚把报到资料放下,沈予蓝的父亲就立马拉着她的手改变方向,往左拐去。

就这样,沈予蓝留在一年一班,菲菲进了一年二班。

当年,除了沈予蓝入学,“林XX小学”还迎来了一位新上任的北方校长。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字正腔圆的北方校长却偏要搞特殊,将一年一班的课本从历年使用的人教版换成苏教版。

于是,沈予蓝所在的班级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试验班”。不知是不是因为对广东人来说,“试验”跟“实验”的读音没有区别,于是,大家都以为一年一班的人比较了不起。

在沈予蓝读书的年代,只要班级和学校和“实验”两个字沾上边,意味着比较优秀,具体如何优秀,她也不清楚。以至于当时隔壁两个班的学生和老师纷纷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坐在一年一班里的人。

二班和三班的语文和数学课本都是比十六开纸大一点的厚厚的教科书,而一班的学生上课用的书则是接近A4纸大小的大开本教科书。

“林XX小学”里大部分人包括老师,很少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对“版本”和“试验班”这个名称更加敏感。

那时,在社会上混的人还比较单纯,容易相信很多美好的东西。那时,老师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在家长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沈予蓝的父母,文化水平不怎么高,所以老师说什么,他们就认同什么。

开家长会,班主任对在座几十位一脸单纯的学生家长说,“我们这是‘试验班’……”,于是在座的家长的表情都微微绽放,心中窃喜,觉得自己的孩子进对了门。

沈予蓝的妈也是其中的一员,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学习的版本不同,再加上家长会上被班主任这么一再强调,慢慢地,沈予蓝的妈妈竟然觉得苏教版的课本可能比人教版的更优秀。于是,自己的女儿学的东西,应该比隔壁两个班的人好。

长大后的沈予蓝每次想到这茬,都不得不为自己母亲当年的谬论而无奈。终于,四年级的时候,班上转来了一个插班生。插班生不重要,重要的是插班生他爸妈,都是大学生。

插班生是个北方男孩,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戴着方形的黑框眼镜,普通话说得比语文老师还标准,就是脸上长了几颗黑痣,说话也带一点江南女人的“软绵调”,因此他还经常被班上的同学取笑。

重点是,他成绩不好。其实他成绩不好还是次要,重要的是,他成绩不好,他爸妈还是大学生。所以,他因为这个既定的事实一度成为同班同学的笑柄。整个一班,只有他的父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班上其余孩子的父母都是早早出来混迹社会的人,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他竟然因此受到歧视。

具体是因为当时的代课老师在课堂上随口问了一句,“哪个同学的爸妈是大学毕业的?”

整个班上只有那个男生举起了右手,全班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持续了好久。

上课的老师是专科毕业的,老师继续问他,“是专科还是本科?”

他回答:“本科。”这次,班上的人笑得更厉害了,简直是覆水难收的架势。就连全班成绩垫底的李胖子,都笑得见牙不见眼。其实,姓李的胖子作为本地生,从一年级开始在这里接受本地教育,即使这样,他的成绩也永远赶不上班上任何一个新来的插班生。

那个年代,一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思想错误,就是:连老师也认为,插班生的学习天生基础差,他们之前都没学好。

于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每当班上的本地生学习捣蛋、成绩太烂、老师看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举例:“你看看某某某,他是这学期才来的插班生,你的成绩都比他还差……”

老师反复举例,让很多本地生觉得插班生似乎以前就是整天放牛,没有读过书一样,插班生的学习基础非常之差,如果自己作为本地生比他们还差,那就真的是没救了。

其实,跳级也算是插班生的一种,只是当年的一班没有机会遇到而已。原来那个年代的老师,也同样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所以,对于当年生活在“林XX小学”〇二届一班的插班生来说,他们就是老师拿来做对比的参照物,而且他们还时常受到本地学生的歧视。

正是因为老师的反复强调和对比,就连那个成绩垫底的李胖子也敢放肆地嘲笑和侮辱那些思想单纯的插班生,“你是个插班生,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〇〇六年,在“林XX小学”四年一班,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还敢承认你的父母是大学生,那相当于自取其辱。

那个年代确实比现在单纯,但似乎也比现在激进和不讲道理。

也就是几步路的差别,使得沈予蓝走进并不如大家预期那么优秀的一年一班,然后在那个教室一呆就是六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7090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