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说起来容易,写时难。尤其是写出的诗文,要得到读者的认可,更是不容易。写作就必须弄清,写什么?目的是什么?歌颂什么?鞭策什么?讽刺什么?围绕主题去选择素材。要选择熟悉的人、情、事、景、物,素材首先要打动自己,能够拨动自己心弦,然后投入真情实意的去写,才能写出细腻、动人、新鲜、鲜活的作品来,才有可能引发读者随之怦然心动,产生感同身受共鸣。写作的过程,是身心思维投入其事景升华的过程。注意细心挖掘,反复推敲,注意构思的角度,左右逢源的同时,也要独具匠心,触类旁通。这一切都需要日积月累。
获得素材的途径,是实际生活。只有体验生活,善于观察,听取,收集,思考,分析。多读书看报刊,勤做笔记,从一点一滴写起,积累。深化。提高,并且坚持不懈,才会在写作方面见到成效。
就说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流世百芳。除了作者长期积累的文化功底外,更重要的是善于观察生活过程中的一点一滴,触类旁通,有丰富的相想力。望月怀乡,触景生情,写出的诗句,感人之深通俗易懂,语句流畅,回味无穷。而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更体现了作者,对物观察细致入微,使人感到真实。形象。生动,淋漓尽致,无可挑剔,再加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第二期“临汾国土文化”中,栗纲局长写的《怀念段国廷》一文,作者就是取材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文章中,没有什么豪华激情的词句,也沒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确从中清楚的表示出了段国廷局长的工作作风,兢业精神和值得怀念的地方。使人读起来,百感亲切,朴实,动人,印象深刻。再看刊物中濕县专页的王巧玲写的“隰县金梨九月甜”一文。
文章围绕隰县九月梨展开描写,从梨甜。果农甜。政策甜。参观者感觉甜,到隰县梨业发展前锦甜。觉得写得实在,鲜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好像身临其景,产生共鸣。这主要是作者亲临隰县梨园,其所见所闻,深受感染,触景生情,素材来源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有所亲身体验。现在党中央倡导中央讯文工作者走基层,就是为了使广大讯文工作者写出更好的文化作品和务实的通讯报道吧!
总之,要写作就要热爱工作生活,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去不断学习钻研,积极勇于吃苦创新,才能真正写出好的作品来!你说是吗?
2011年11月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8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