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出身百姓人家,经常用来煮粥熬药,周身带着烟火气息。紫砂壶,出身贵族人家,烹煮茶茗,精致典雅远离尘俗。
砂锅熬药炖菜,须慢慢熬,方有滋味。砂锅做事不温不火,游刃有余,简单率性,大道至简。熬药虽苦,但苦中有甜,苦过才知道珍惜。
紫砂壶,须慢慢品,方有味。一壶清茶,不染尘滓,淡而有味,调剂生活。一个“品”字显然带有一丝挑剔,不苟且不逐流,没有一点草莽气息。
二者都是泥土所制,但身价不同。他们的贵贱,不是看出身,而是看心胸能装下什么:装了茶有茶样人生,飘在尘世之外,自有芳香甘醇;装了药,有药的悲苦;装了粥,有粥的温馨。
砂锅的脾性好似一位旧时的袍哥,三教九流无所不交,江湖之大,无所不到。山里茅庐,海边码头,草野人家,谁家有个三病六灾,头痛脑热,找他;谁家吃吃喝喝,填饱肚子,找他。砂锅是副热心肠,只要有事用得上它,那是义不容辞,颇有侠义之风。
砂锅最擅长的功夫是熬煮慢炖。
砂锅煮面。当砂锅遇上汤面,产生火与水的纠缠,柔软的面在坚硬的锅中不断的旋转,翻腾,释放出自身的全部,由猪大骨精制而成的雪白浓汤也也随着砂锅的节奏围绕着劲道的拉面跳舞,汤与面的交融好似那热情的桑巴舞。汤汁的白和面条的白融合在一起,让你分不出谁是汤,谁是面。面煮好,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香味顿时在屋子里弥漫开来。随手撒上一点碧绿的葱花水润的香菜,洁白如雪的汤上点缀着碧绿的菜叶,像白玉池里飘着绿色荷叶,尝一口面,你会发现,原来幸福真的很容易。
砂锅炖肉。火煮水沸,酱油、香醋、白糖、盐、蒜泥、姜汁、辣椒、山胡椒等十余种佐料混合后的浓香顿时扑鼻而来,像猛烈又强烈的电流冲击波不停顿地刺激着你的嗅觉,让你的食欲无限倍地扩大,馋虫被彻彻底底勾了出来,即使最最文雅的人也会迫不及待地张开巨大的嘴巴。几口菜下肚,麻辣鲜香酸,各种味道将你的味觉刺激得畅快无比,没有一处不舒坦,没有一处不痛快。大口朵颐,吃像虽不雅观,但在砂锅面前绝不算粗俗。
熬粥,更是他的强项。一粒粒精挑细选的饱满的米,吸纳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浸润了自然风霜雨露的气息,经了大火的熬煮,水里的沉浮翻腾,完成了一场生命的华丽转身,成为人们手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饭,调和了人的胃口,养育了人的性灵。砂锅无疑厥功甚伟,餐桌上,一碗正蒸腾着热气的粥,氤氲着来自米粒深处的香味,总让人感到自己就坐在春天的田野里。一碗粥喝完,五脏六腑都感到分外熨帖,一天做事都有力量。
记得当年,年轻又性急如火的我总是等不及它的慢性子,所以把它束之高阁。现在,我已知道生活其实可以从容不迫:只要把材料洗净放进锅里,加上足量的水,文火慢炖,你就放心去忙你的不用管它。几个时辰后,就可以喝到又营养又美味的靓汤啦。早上熬一锅热腾腾的粥,晚上堡一锅淡淡的汤,最是养人。
时代在变,环境虽变,但是砂锅的味道却没变。年岁久了,就成了心里的一道浓情的记忆,永久陪伴。
砂锅在历史上还留下许多美丽的故事。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就曾与砂锅结缘。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烹调艺术,也非同小可。当年被贬黄州时,他曾把猪肉切块放进砂锅再加入黄酒文火慢炖,创制出名誉千古的“东坡肉”。味美香醇,脍灸人口,人们争相模仿。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个“慢”字,道出了此道美味的烹制奥妙。其实不光是烧制菜肴,人生路上,大凡要成就一件事业,无不需要慢火熬煮,有很多事根本急不得。
与砂锅相比,紫砂壶无疑更像一位隐者,过的是精致不俗曲高和寡的生活。从出世那天起,从远古的乡野间走来,尽管风尘仆仆,烟熏火燎,但是一尘不染。用紫砂壶,必是甘冽清水,最好是汲于深山的泉水,泡茶是用雨前茶。大诗人梅尧臣写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冷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说的就是紫砂烹茶。他有自己的气场,一般俗物很难进入他的慧眼。很多时候他出身名门雅士,落身官宦人家,带着贵族气质,沾染诗书墨韵,少有流落民间。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有价无市。用起来是壶,捧起来是艺术。那是金枝玉叶,绝不般配平民小子,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致,宜兴紫砂最要得”。
善用紫砂壶的人往往也会注意养壶。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
紫砂壶泡茶留茶香,讲究一壶侍一茶。如果泡的茶种太多,气孔里的茶香就乱了,反而得不偿失。泡茶前用热水冲淋内外,缓慢给壶加温,然后逐步加开水提温泡茶,滋润壶体。茶事之后,需将茶汤和茶渣及时清理出壶,再用热水将壶内外冲洗干净。忌讳油污,远离油烟。
用壶全在一种风情。一把好壶装的下岁月沧桑,参的透人世浮沉。
大文豪苏东坡杭风竹炉,提壶相呼。壶的气度全在于养,会用不如会养,养壶如养心。壶的性格亦如人的性格。可谓“壶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壶通人意,茗如人生,从来都是先苦后甜,成败荣辱俱是人生真味。
砂锅的俗,紫砂壶的雅,竟在大文豪苏东坡身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可见大雅和大俗并不是一味对立,雅和俗可以完美的包容在一起,如此,才是人生真谛。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