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五一,我自驾千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豫鄂皖交界处的小乡村。
记得五年前我回去的时候,老家村庄依然是比较原始的状态,而且村庄似乎遭到更加严重破坏,近乎破败的迹象,儿时的记忆越来越找不到了。年轻人都下广州沿海打工去了,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环绕村庄的道理依然是泥泞难走,坑坑洼洼。随处可见的“柴火垛”,有的竟然占据了小半边道路。村中东西、南北各一条主干道,也被相互攀比盖房的乡亲们随意占去了一尺半寸的,道路越发的狭窄曲折了。原来令全村人羡慕的两个“养猪厂”也因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加之国家环保的严格管理,经营不善亏损停产了,留下些污水粪便在村边沟渠里发出阵阵恶臭。绕村而流的汝河也因上游水源缺乏,工业排放等问题,没有了儿时的奔放和丰盈,留下一河黑臭水体。
五月初的老家原本应该是微风习习、波光粼粼、满眼绿色、心之向往的农家生态乡村。
儿时的记忆全在这里。有些深刻的记忆还时常出现在自己的梦境当中。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我们村边的河流,可以说是滋养了我们全村人。那时候,大河在我们村西边拐了一个大弯,并产生了很多沙子,而且有粗砂、细沙两处,简直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全村人都在河湾里拉沙子,靠出卖劳力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儿时的伙伴,会在周末,一起到河里捉鱼,或用“粘网”或用鱼篓,那时的河底清澈透亮,有事可以清楚的看到河蚌在河床地下行走,并留下一条痕迹。每次收网后,我们就会饱餐一顿,畅怀大笑。记忆中,家里是吃不饱的,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在河里,我们才会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
记忆中的家乡,很穷很穷。在我放假期间会陪着妈妈一起到我家的田里锄地,一起打草,一起听着收音机。妈妈常说,只有辛勤劳动,将来才会有出息。对我,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我知道,尽管包括我家在内,全村每家每户基本都是一贫如洗,我们也从不埋怨自己命运的不公。穷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那时候,奶奶会把馒头吊到房屋的大梁上,尽管不是全麦馒头,但依然要等到大人劳作一天回到家中才会一起吃;收获的花生从来都是留下“瘪角”的给自己,好的分量足的交了“皇粮”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我们儿时伙伴一起捞到的小鱼,有时还会被大人“征收”,说是给我们留着慢慢吃,其实大都晾干保存起来等到逢年过节时用来招待亲戚朋友了;我大表哥送我的一个军用书包从二年级背到五年级,却依然是全村人孩子羡慕的对象;因为买不起“雪地靴”我曾羡慕同学并暗暗发誓长大后要保护好自己反复冻伤的脚;因为没有村里没有通电,冬天天黑的早,每晚都要趴在爸爸自制的“煤油灯”下烟熏火燎的写作业;因为手头没有“零花钱”一直苦苦冥想,甚至买个作业本、买个削笔刀都要妈妈给我拿两个“鸡蛋”去换。。。。。。想起这些,内心总是痛楚的,不堪回首。
时光如梭,转瞬间30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也变成了为人之父,承担起了一些该承担的责任。尽管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落后的乡村面貌,但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变化,内心始终在牵挂着。
机缘巧合,恰逢我的家族族谱成稿之际,去年我家族的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家的30多口子在外打工的叔叔婶婶们基本都回到老家,我也及时请假回去了4天。因为入伍、工作等原因五年没有回去了,家乡有什么变化了吗?我心里还是没有很肯定的回答。但这些年,父母也常常来天津,也时常给我说起家里的变化,多少我是知道一点的。我是一个人自驾回去了,但下了高速离家还有10多里路的时候,我竟然迷路了,因为我自认为能找到自己的家,没有用导航。但我过于自信了,竟然一再错过路口,在美丽乡村、人生路口、康庄大道、点亮路灯这些附属宣传广告中,迷失了自己。最后还是靠着导航,加上一个弟弟的电话导航,找到了自己的家,真有些可笑,却又让我感到幸福。
老家真的变了,短短的五年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自己竟然没有常回家看看而暗暗自责不已。环村路早已是崭新的柏油路,两侧路灯整齐划一;电灯电话电视机冰箱等家电几乎家家都有,自来水都通道了灶台上;除了我家的房子等为数不多的几户之外,村里乡亲们的房子基本连成一片,俨然是“小二楼”式别墅区;到处可见的汽车,也进入了我的家乡我们村;村里两个大鱼塘,也经过清淤,做起来养殖,不再愁吃不到鱼虾了;当初的“养猪场”地址还在,被村里做起来现代农业大棚;过去个人承包到户种地的形式,现在正在被一种新的农村合作社所替代,乡亲民参与其中还有红利可拿;我家尽管房屋破败,但村里依然给安装了电灯,而且是“节能”灯;村西边的大河,依然流淌,但恢复了她的原始面貌;设宴酒席似乎比城里人更加的阔气,乡亲们的笑声似乎比以前更加的爽朗,更加的豪迈;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环境又回来了,村里的环境面貌,还有那爽朗的笑声,我确信乡亲们脸上写满了幸福!
想想过去的岁月,看看今朝的时光,回忆是心酸的甜蜜,但更多的是庆幸今日的美满生活。一路千里回家乡,放眼神州看故土,时间验证一切,环境改变人生。穷则思变,奋发向上。在为家乡巨变感到幸福的同时,更为新时代祖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拍手称赞,为祖国繁荣昌盛而骄傲!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5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