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由泰伯、仲雍让国想到的

由泰伯、仲雍让国想到的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周王室先祖古公亶父有泰伯、仲雍和季历三个儿子,从世袭的角度看,长子袭位,应顺理成章,为什么古公亶父却有意要立三子季历袭位?司马迁说:“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欲立季历的原因有二:一是季历贤;二是有圣子昌。我们在司马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古公亶父是认为季历贤于一般人呢?还是贤于泰伯和仲雍呢?作为正史的《史记》,并没有阐述清楚这个问题。如果季历确实比泰伯和仲雍贤,古公亶父这一想法就是正确的,选贤用能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贤能治理天下,不仅是百姓之福(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周王室之福(周王室长盛不衰),这样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古公亶父何乐而不为!孔子认为季历贤于泰伯和仲雍。如果季历只是贤于一般人,而并不比泰伯和仲雍贤,古公亶父的想法就有点私心之嫌了:季历为古公亶父妃子(商贵族之女)太姒所生,人岁数大了偏爱幼子,也是人之常情了,然而这对于周王室和百姓来讲,都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再来说说泰伯和仲雍,我个人认为,泰伯和仲雍这两个人值得歌颂的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孝”。泰伯和仲雍知道父亲的想法后,于是就理解父亲的所为,顺应了父亲。二是“悌”。主动让国于弟弟季历,内心没有一点情绪,表面不发任何牢骚。三是“贤”。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季历比,虽然自己是兄长,但季历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所以才有高风亮节的让国举动。再有他们一到荆蛮之地,就受到当地原住民的拥戴: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四是“能”。远奔荆蛮,开辟吴国从泰伯远避荆蛮开国(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公元前473年),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奠定了吴国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基业。

从泰伯和仲雍的功绩看,他们在荆蛮之地开辟基业并非是一件易事,那艰难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太伯仲雍居然是功业有成,其政绩应该说是可圈可点、名垂青史。像泰伯仲雍这样的人才,他们和季历同是古公亶父的儿子,然而古公亶父只看到了季历,而并没有看到泰伯与仲雍。如果古公亶父以礼袭位,把王位交给泰伯,让泰伯在周国数世基业的基础上,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历史又将会怎样?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216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