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夜读,因为当周围环境都暗下来的时候,嘈杂的声音没有,在阒静的空间里面,你就会让自己很自然的沉静下来,把注意力投射到到书中的伦理哲学、微言大义当中去。读书,除必要的工具书、专业资料书之外,我也一般不限于只读某个题材、某个方面,我总是喜欢博而广泛阅读各种中外文哲史,像收割稻子一样,按一棵、两棵稻禾的速度,总会有让你有颗粒归仓的时候。窃固执地认为任何一本好书,总会给你这样或者那样的启示,哪怕只是不求甚解,书中或多或少都能传递某种人文精神,亦或可以用来“咨诹善道”、亦或是读后有一种“三省吾身”觉悟与自查自纠,因此每天不断反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书也如人饮酒,酒酣至半,方觉大格局、大胸怀才显大智慧...
一苇之心,渡江更渡己
有一位古代先贤哲人身体力行践行了他的诺言,穿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他就是达摩。他是中国大乘佛法的开创者,素有“面壁九年,终日默然”,入定修禅,委身于佛,禅定而后忘己,他用自己的高尚德行,并且超鸿蒙的智慧,依据大乘派教义,融汇中国精神,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被尊为初祖。迎着“南朝烟雨”自天竺始、渡南海、跨长江、入北魏、游洛阳,落少林,屹立于五乳峰石洞里面壁静修达九年。而后,达摩传衣钵于慧可。东魏达摩圆寂,葬熊耳山,立塔于定林寺。按照中国儒、释、道来排的话,释家是讲求人与心之间的关系,修禅问道其实与自己心灵有一个很好的交际,禅定,目半冥非冥,人静入心,“三省吾身”中不但苛责和反思自己,物与己心就是在问自己,你所得所思是不是你自己本意呢?中国本土是没有佛教这个原始教派的,但只要有一心、一世,就可以让他声名远播,这是时间回馈给达摩的恩惠!
征途好漫长啊,拾级登楼,当佛的文化未到达这片处女地时,贫穷的中土华夏几存的文明远不是如此这般繁盛,坍圮的墙垣、废城,眼前尽是萋萋的荒草,稗草、荒滩...像灾难现场的再现,我们置身其中,如格列夫游记当中矮小侠士般,茕茕孑立地挥舞着生锈的铁剑,舞者无心,更无奈空荡的大环境下,犹似裹着牲醴的祈祷者,继续怙恶不悛地“大吃剩下的鸦片”! 奔袭千里,本来“无一物”的达摩,本可以安心坐在细软的席子上,焚着散发幽香的炉子,稳稳妥妥地端坐着,口里诵着晦涩深奥的佛教经典,何必远涉荒无人烟、毒虫猛兽出没,强人土匪横行的古丝绸之路,尸骨堆砌的瓦罕走廊,处处“若尘埃”呢?锋镝之利,曷不如决心与意志?一心而往,则无不至焉!达摩不是掮客,而是用一心为一事的哲人。
用一己之力,破旧立新创辉煌
一个人的作为有多大呢?汉朝执节的使者张骞用二十几年凿通西域回答了汉帝国的执政者,司马迁用一部旷世奇作“无韵之离骚”《史记》做了最好的诠释,德国文豪歌德用三十年铸就德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浮士德》……正是因为他们要抱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心态,成为一个一心为一事的执念者,为政、为事、为学。终究,他们或是成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义士,或是开创一派、光耀千秋的文坛巨擎,或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一个有毅力的奋斗者,总是常新的,总是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当一个执牛耳者,面对着流言蜚语,总能以前瞻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笑对,因为他们知道人生看似是群居哗众的大杂烩,其实本质还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个人行路,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并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熬到了最后“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敢于牺牲奋斗的人是要在不断在取舍间找到平衡,哪怕牺牲自己名誉,甚至是生命。鲁迅先生在评论历史时说过:“我们历史上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民族其实还出现另类悲壮的革命者,说他们悲壮,其实是希冀用流血的方式来唤起民众的觉醒。特别是当甲午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康梁为首的举人悲愤异常,自觉开启了“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当被四书五经禁锢了思想的儒生们,每天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淹没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时,“祖宗之法”变得不灵光的时,唯唯诺诺的儒家思想加上盲目的自尊自大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死气沉沉时...一场使民众认识到自己不是皇帝的子民,树立国民的基础革命势在必行,而民众成为国民这种的意识的觉醒,必然会打破封建君主制用落后的禁锢思想统治人民的牢笼,而启蒙社会这样变革的人,必定彪柄千秋,也应如法国先贤祠里面的人一样,受万世敬仰!
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为自己人格魅力代言,做有独特的个体,有向上的心态,有创新的内核,有破旧立新的魄力,务实求真,力争上游!
结语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书中有精神,有骨骼,洗刷氤氲、尘埃,也如一指月之指,月在天上,而指在手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1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