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风吹草低

从呼伦贝尔草原归来已有好几天,脑海里那片天蓝草绿总也挥之不去,上海渐凉的秋雨一场一场地冲不淡北国浓浓的草色,湿湿的记忆似乎不会在南国的暖风里晾干。每一个人一旦置身草原都会有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冲动,勒勒车蒙古包上的白烟生起,夕阳从异国的水中落下,在你眼前就会展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成群的牛羊隐现山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会在耳边响起。

在草原所见美景,是无法用笔描绘的,接触的人也很多,从租车的帅小伙到一路与风景相伴的当地人无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记。在海拉尔森林公园,我们打车到成吉思汗广场,健谈的女司机得知我们自驾游,一路告诫我们要慢速,因为突然穿过公路的牛羊很多,接下来的几天的确如此,每天都会路遇它们悠闲过马路,这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耕墨老者

额尔古纳根河湿地,接近游程的尾声,闪电不时撕裂厚厚的积云,阵阵雷声像滚动的大油桶由远而近,压低的乌云携着团团阴影在远处游动,将雨水筛落在蜿蜒的河流翠绿的草原黛青的山坡。在一凉亭,一老人正在用塑料布搭着一避雨凉棚,他说草原的雨很猛,说不定他搭的凉棚可以帮游客避雨。在凉亭一角整整齐齐的叠放着几摞书,书的上方有几个大字:自作自售。

我不禁与之攀谈起来,老人今年60岁,饱经风霜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出于对额尔古纳家乡的热爱,弘扬草原文化,他从政府岗位退休后笔耕不止,期间的甜酸苦辣自不必说,自费出版,骑着破旧摩托到湿地大门,将书背上景区山上,风雨无阻,还得拉下脸面,做着赔钱的买卖练摊不止,无怨无悔。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令人敬佩。我买了一套,他坚持要在每一本上签上名:回新林2014年8月18日于额尔古纳湿地。

(二)木刻楞

到呼伦贝尔,千万别错过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

这是傍着乌拉尔河的一个全欧式小村落,房子不论高低,均是清一色的原木做成的木刻楞,人口不多,98%是俄罗斯族或后裔。他(她)们大多是被十月革命的炮火“革命”到我国境内的,所以不乏是些高素质的人。头巾,裙子,俄式服饰;列吧,西米丹,果酱,欧式饮食习惯;高鼻梁,大眼睛,金发美女满街跑。俄罗斯族人热情好客,酒量大,自制酸奶蓝莓酱,红房子最有名,柴火土灶炖羊肉欧式味道特地道。

(三)室韦俄罗斯大妈

站在室韦加油站,山下是一座欧式木刻楞小镇,镇头是三套车的塑像。进入镇内,才知道一镇被一江隔为两半,这条江就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室韦是草原与大兴安岭森林的过渡地带,沿着界河经过临江就通往大兴安岭的太平林场直达莫尔道嘎,一路上见到不少徒步驴友,我们一路慢行向他(她)们致敬。

在室韦午餐,我们特意选了一家俄罗斯餐厅,大妈在她家的墙壁上裱满了各个年代的照片,看背景知道有几张黑白照是在俄罗斯拍的,大妈说,她是第三代在中国了,祖父就从俄罗斯来到这里淘金,然后就定居下来,对岸有她的兄弟姐妹,他们经常过来看她,可她经营几个餐馆实在太忙,还没时间过去呢!

(四)蒙古族牧羊女

在黑山头吃过烤羊排和冷水鱼沿着额尔古纳河中俄边界往满洲里,一路景色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路途中可随意开进任何一个草原牧场,享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与小村落的老人攀谈,河北的张大爷,上世纪60年代招工到草原,从此在这里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今富裕了,4个孩子在海拉尔满洲里等地,他还是没有离开这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牧场。

开车过一山坡。齐腰深的牧草丛中羊群若隐若现,我们爬上山坡过足牧羊瘾,山顶上是牧羊汉子,山脚是不会说汉语的蒙古族牧羊女,她比划着告诉我,她家养了500头羊,还有牛,瞧,随处都是土豪吧!我拍了一张相,她给镜头的只是个侧影。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没有在靠近俄罗斯边境一个小镇对面的山头停留看日落,只能用缺憾这个词了!

风吹草低的草原不仅是牛羊,还有很多很多……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8215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