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还记得余光温热的傍晚,一窝窝的人陆续回家,踏着车的,步行的,路上谈论着今天又挣了几个,笑声一路。炊烟袅袅是他们回家的方向。
小时候,闲暇的中午,土生的道路上依稀踱着些许人,背着锄的,挂着竹簸的,互相问着“饭吃了吗。”
小时候的夜晚总不寂寞。
回忆总是内心不甘的偏执。不知多久,回家途中,再也无人问你“饭吃了吗”。这听来是俗套了的招呼语,如今却是如此矜贵。混凝土森林,囚禁了多少时光娓娓的故事,沉寂了多少跳动的心。我曾经在晚高峰的地铁上观察过,大家一个个推攮着,紧拥自己的财物,一脸痛苦,盯着报站指示灯一闪一闪,数着时间的过去,门一开,便像水似的泄出去了。接下来,便奋力迈起双腿,向家前进,身边的路人每天都在更换,京剧面具一般,不曾重复,即便重复,也只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行人,别提打招呼了。早上也是如此,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追赶,他们的家只是形式上给以休息的地点,谈不上什么精神慰藉,一扇铁门,隔着对门,互不相知。
真正的生活并非如此。
在同一地点的老城区,即将拆迁的胡同内,也是同样的的傍晚。三两个老人,捧着自家的饭碗,坐着竹藤小椅,一个挨着一个,漫无边际的谈着天,从最近菜又涨价了到哪国又打仗了。几个小孩儿在小道上跳着房子,一格一格,似乎永无止境。收摊的大婶踩着三轮,一路乐呵,打着招呼,慢悠悠地前进着。期间,一种亲切自然的感情在流淌,无声无息。
现在的生活大多数褪去了它们原先的面貌,人们之间的淡漠日益加深。平日里,人们之间互不干涉,只顾各自的生活。而逢年过节,大家也是各自捧着各自的高科技,气氛尽失。很多人也都察觉到了这一点,想着法子改变,但都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口上说着,现实依旧照样过。当你还念那句“饭否”,何不尝试着打开那扇紧闭的铁门,别的人也会为你打开那扇门。
生活没有简单到一目了然也没有复杂到活了许久不知其味,别在时光路上丢了生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2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