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养狍人

三伏天的阿尔山依然凉爽,这是这个边陲山城迷人的地方。每年夏季都会有四面八方的游客云集到这里,躲避难捱的酷热。在这样的季节里,我陪友人来到阿尔山。

晚饭后,我们一行信步走到了附近的山上。落日的余晖把整个山坡照成一片金黄色,刚刚下完一场小雨,路边的青草还带着水珠,微风轻轻吹过,一阵阵草香袭来。俯瞰脚下山城,黄墙红瓦,错落有致,不知从哪飘来一团白雾,使几处建筑时隐时现,如同进入仙境一般。同行的几位心情都特别地好,脚步也轻快起来,不知是谁还轻轻的哼起了小曲。

大家正向前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三四个人围着一台拖拉机在卸草。其中一个人看见了我们,就迎了过来。来人五十多岁的样子,身穿迷彩服,脚下一双黄胶鞋沾着泥,不算高的身材,因为弯着腰显得更低了,他走路的样子有些怪异,像飘浮的树叶一样,无声无息的就到了我们跟前。是他主动搭话:你们是干啥的?阿尔山是旅游区,一般人都问我们:“从哪里来的?”他这样问,显然对我们有所戒备。答曰:外地旅游的。友人出于职业习惯,与他攀谈起来。

从谈话中得知,他是八十年代来到阿尔山的,一开始抬木头,后来采伐量下降了,就养羊,现在改养狍子。说到养狍子,他的眼睛一亮:养狍子可挣钱了,一个活狍子可以卖五千,一个死狍子,做成标本卖一千,狍子肉卖两千。

我们问,狍子从哪儿来呢?他说,在山上抓呀!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春天抓狍崽最容易了,每年采蕨菜的时候也是狍崽刚会站的时候,这时狍子的窝大都在沟膛里,一般是离水源较近的灌木丛里草多的地方。要在山上观察河边喝水的母狍子往哪里走,就能发现狍子窝了,这时赶走母狍子,把狍崽抓回来。对付大狍子,过去是用猎枪打,现在枪都收了,主要是下套。在狍子经常出没的地方,找到狍子经常走的‘狍子道’,在离地面半米左右的地方下套子。‘狍子道’在不同的季节里是不一样的,夏天雨季到来时,在树林里的狍子,听到雨打树叶的声音,不敢在树林里面呆,成群结队到空旷的草甸里。进入秋季一般喜欢回到林子里生活,每日傍晚的时候到固定地点饮水。冬季,狍子主要在山顶及半山腰活动,因为,雪大的时候它们靠山脊裸露的荒草充饥。在‘狍子道’上下套,要多下几个,一般当天就有收获。有时候坐在家里向下套的山里望去,看见天上有乌鸦,十有八九是套住狍子了。因为套住的狍子不断地挣扎,乌鸦无从下口又舍不得离去,只好在空中盘旋。也有时忘了蹓套,时间长了,狍子就勒死了。等你取狍子的时候,早被乌鸦吃得一干二净了。”

“抓回来的狍子崽怎么办呀?”我担心狍子崽的命运。“养呀,你看,这就是从山上抓回来的。”原来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跟着他来到了院子里了。院子里有好几排养狍子的笼子,一个笼子里有三四只狍子。“狍子养大了,扒下皮做标本,肉卖钱”——养狍人边说边把手伸进笼子里,狍子友好地舔了舔他的手。

“狍子不能自己繁殖吗?”友人关心这个问题。“人工繁殖的技术不过关,狍子近亲交配,一窝一窝地死。别人抓的狍子崽我也收,其实养狍子也不容易,狍子经常病死。狍子得的病,兽医治不了。”“死狍子怎么办呢?”他没回答。边上有人搭话:“山下的饭店收”……我们顿时无语。

他可不管这些,仍然得意洋洋地讲狍子:“其实狍子特别“傻”,过去我们打狍子,看见狍子跑了,就大喊一声,狍子一下子就站住了,还回头看呢,这时保准一枪一个。有一年冬天,有一只狍子被狼撵到院子里,我一开门,噌,它一下子钻进屋了。”“后来怎么样了?”同行的一位女同志问,“我几棒子就销死了,煮肉吃了。”可怜呀,这只狍子侥幸摆脱恶狼魔爪,又进了人的饭锅。他又说,我还想把养殖场扩大点,再多抓点狍子……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交流一下眼神,没说什么。“现在狍子比过去少多了,一般人看不见了。”养狍人颇有感慨地说。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开始往回走。养狍人的一席话,使我们长了“见识”,但这个“见识”使我们来时的好心情荡然无存。一路上没有路灯,谁也看不清谁的脸。大家都低头赶路,也没有说话,各想自己的心事……。

仔细想想,这能怪养狍人吗?相反,我还挺同情他的。他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已,他的劳作不是非常辛苦吗?起早贪黑地干,目前的生活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他抓狍崽、杀狍子换来收人养家糊口,他希望扩大再生产也无非是想生活的更好些。狍子成为餐桌上的饕餮之餐,绝不是仅仅养狍人的错。我们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类的贪婪,人在吃猪、牛、羊、鸡、鸭、鹅、兔、鱼、虾、蟹等等养殖动物的同时,几乎把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列入了可吃的范围。虽然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从官员到老百姓有几个是认真的呢?还有的人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越是珍稀动物越要吃,仿佛这样才有面子,才显身份。我们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我们的政策呢?曾几何时,有的地区不是也不加区别地鼓励野生动物的养殖吗?狍子养殖不是也写进工作报告里了吗?有关部门对特种养殖尽到监管责任了吗?野生动物冒充养殖动物摆上餐桌,有关部门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有些领导干部对餐桌上的野生动物不也是吃得津津有味吗?个别强势人物不是利用特权还在偷偷地打猎吗?在大面积经济开发的同时,有几个人能想到给野生动物保留一块栖息地呢?还有,我们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呢?孩子们都被圈在教室里,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几乎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只是在餐桌上才能见到野生动物,怎么能有环保意识?难道野生动物就这样子子孙孙地吃下去?一直到吃出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地球吗?v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1698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