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打开手机,屏幕上愕然出现绿色的大字:“今日立夏”,不禁心中感叹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还没有来的感受春的温暖呢,夏天就款款而来了。
我们不得不告别暮春迎初夏,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季节。
立夏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是农民期盼一年丰收的节气,也是许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的季节。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很重视农业的国家,看到网上说:古时候的皇帝都会在每年立夏的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以外的田野里迎夏,举行祭祀祝融仪式,并派遣官员到全国各地农村勉励农民耕作。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那些旧事儿。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说:立夏是个很重要的节气,立夏不下,高挂楼钯,意思是说立夏应是个下雨的日子,如果这天下雨了,象征着这年的风调雨顺,如果这天不下雨,不但生长了大半年的冬小麦将会出现搦脖儿旱,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希望将化为泡影,况且这一年还会出现更大的旱情,土地干旱犁不动,种不上庄稼,犁楼锄,高挂在墙上,无用武之地。农民就要拉饥荒要饿肚子,所以每年立夏的前一天,农民们自发性的,有老头儿老太太们带头手持香火,男人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女的头上插着柳枝,拿着雨伞,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跟着去凑热闹,头上戴着自己编的柳条帽儿,挤在大人群里,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跪拜天神,虔诚祷告,希望老天爷能广开天恩,在立夏这天送一场透犁墒,期盼一年的风调雨顺。
现在我们家乡农村都兴修了水利,基本上旱涝保收,粮食产量也提高了,家家都有存粮,一年四季不用为生活儿犯愁,再也不会有生活的危机感,相比那五六十年代,农民们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很低,农村生活贫困,物质匮乏,会打理生活,能精打细算的人家还好一点,不会精打细算的人家,就是眼巴眼望的等待应季的粮食下来才能充饥。
记得每年立夏这天,差不多老天爷都会恩赐一场透雨墒,墒情充足的大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穗子齐刷刷的挺直着腰杆儿,象一片绿色海洋,包围着一个个象小岛儿一样的村庄,一夜之间冒出来象雪花一样的小白花儿,洒在每一株麦穗上,小麦开始养花了,麦花散发出淡淡怡人的清香,在微风的拂动下,碧波荡漾,相互传递着花粉,成千上万的小蜜蜂,嗡嗡嗡的唱着歌儿,忙忙碌碌采花蜜,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每年的立夏之时,农民的粮食早已见了囤底儿,地里的野菜经过一个春天,也差不多挖光了,农民的生活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多亏立夏之后气温明显回升,初夏的清风吹来了阵阵的槐花香,人们又可以吃槐花馍和槐花饼暂时充饥。夏日的清风迅速吹熟了豌豆,蚕豆和大麦,人们把即将成熟大麦穗子剪下来捋一捋,放在小花磨儿(手掴小石磨)上掴一掴(轻轻的磨),用粗罗把麦王子筛出来,下在锅里煮成粥,我们称它叫“碾馔儿”,是我们的地方特色食品,甜甜的筋道又好吃。把成熟的豌豆在石磨上粗粗的拉成两半,用簸箕把皮子簸出去,金灿灿的豌豆瓣放在锅里,煮一煮,闷一闷,再拌上面粉,平摊在锅里,用筷子扎些小洞洞,蒸出来的叫豌豆糕,切成四方块,要比现在卖的切糕好吃多了,哈哈,吃一块儿都忘了自己姓啥了。
那年代物质实在是太紧缺,一般人过冬时候,也就一件粗布衬衣和一件镢头小棉袄,一条棉裤,很少有人能穿上夹袄,更不用说毛衣毛裤什么的,农村人也就根本没听说过。立夏以前的天气很容易有倒春寒,早晚温差比较大,人们整天离不了棉袄,热了背着,冷了穿上,只有到了立夏时节,人们才彻底甩下了穿了差不多半年象油布袋一样脏兮兮的棉衣,一下子感觉轻爽起来,特别是小孩子,成天塔拉个虱子包儿棉裤棉袄儿,早就盼着夏天到来,希望能轻轻松松的穿上新的单衣。
一过立夏,人们感觉精神倍儿爽,每天清晨,随着群鸟儿的歌唱声,人们早早的起床,缕缕炊烟,在徐徐清风中轻轻蔓延,弥漫整个村庄,村庄上绿树成荫,莺歌燕舞,在一派盎然生机中,人们开始一天的劳动,适时的到麦田里搞一些田间管理,拔草施肥,一些男劳力们在装满牛粪的大池里,细心的埋着红薯,准备孕育红薯秧苗儿,棉花苗等。
现在的农民真的是很幸福,庄家从种植到收割,全部机械化,不用花费什么力气,我们小的时候,庄家都是用镰刀割的,到了立夏之后,农民们精神振奋,在劳动之余,把镰刀和钐镰在大磨刀石上,一个个磨得锋利,明光锃亮,一排排的挂在墙上,铆足了劲头儿,备战收麦种秋。
小孩子们更是翘首期盼,希望麦子快块成熟,能早一天吃上白面馍馍,憧憬着麦子发黄的时候,跑到地边儿,揪一把麦穗儿,繒成一把儿,几个人一起拾点柴火,生着火,把麦把儿在火上燎一燎,搓一搓,用嘴一吹到处都是灰,吹过之后麦籽个个饱满,被火烧的黄登登的,软软的,香香的,抓一把放到嘴里,细嚼慢咽,吃的一脸灰不浪苍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眉开眼笑,只有几颗白牙特别显眼,都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想着想着,哈喇子就提溜出来了。
回忆儿时,真的太喜欢夏天了,夏天是播种和收获的希望,是孕育人们幸福的时节,是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整个大地都是绿色的,有鸟语,有花香,还有我们爱吃的应季水果,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美好,我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更不用担心受寒冷的困扰。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1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