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德化三十多年的我,只听闻戴云山之高,却从未尝试去征服,或许是没有征服的欲望,也或许是缺乏生活的激情。直至前两个礼拜,同事间有了登戴云山的动议,我还有种种的犹豫,怕自己没有体力坚持,因为必竟太长时间没有经历大运动量了。说起这话题,似乎觉得自己老去许多,想想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天可以不停地游完一个多小时的泳,接着再打一个多小时的篮球,却总也不觉得累,运动之余还可以和兄弟们喝喝小酒,生活得挺滋润。然而时光流失,转眼间已近不惑之年,蹉跎的岁月磨去了青春的棱角,也退化了身体的机能。所以,最后定在上周六的旅程,我是硬着头皮报了名的。
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会有些许期待。一同前往的有十几位同事,男的、女的、年纪大点的、也有年轻的……周五晚上住在德化县城,气温明显比泉州低了五六度,一起的旅行让众人心情愉悦,晚餐时喝了不少的酒,尽情释放着繁忙工作的压力。我回到家里,独享着温馨与宁静,便上网查阅起明天旅程的信息,资料图片里看到了飘渺的云海、婆娑的雾淞,还有淡红的野山菇、憨态可掬的穿山甲等等。但我还是想起上初中秋游时徒步登上九仙山见过的“四脚鱼”,后来从网上得知学名叫“娃娃鱼”。所以,我期待踏上戴云之巅,期待领略高山美景,也期待观赏深山荒野中的珍稀动物。
也许是有点小激动,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就醒来了,想再睡一会积蓄一些体力,却毫无睡意,只好拿起手机,关心起海内外的奇闻趣事。不一会儿,一贯早起的老妈起床了,惦记着我的肠胃不好,下厨煮了一碗葛粉加红菇让我吃,其实那天早上真因为前晚喝酒拉肚子了,顿时心里满是感动。
八点半左右,各路人马都在瓷都酒店集中,开启了一天的旅程。从县城出发到戴云寺大约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全程水泥路面,仅有上山的路比较狭窄,一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田野里奔跑的牛羊鸡鸭,仿佛置身于山野田间。初到戴云寺,见其背靠戴云山峰,稳坐腹地,既显得大气磅磗,又多了几分宁静。我们在寺里稍作停留,便乘车盘山而上,来到戴云山保护区登山口,准备向戴云山“中尖”进发。
与我们约好的当地向导早早地等候在山口,见到前些日子来登山的同事,如老友相见一一握手寒喧,看起来五六十岁的年纪,黝黑的皮肤、干瘦的身材,却显得精神抖擞。他带领大家把背包装满干粮、水果和水,开始步入戴云山保护区的入口,走在一条用青石砌成的路,坡度不算陡,据说还是宋代时期的官道,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各种植物,树木不大但很茂盛,还有成片的竹林,有如天然氧吧,令人神清气爽。
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路慢慢地陡了,向导带领的大部队也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先头部队原地休整,后面的部分也气喘吁吁地跟上了。向导就地取材,用随身带来的砍刀给每人削一根登山拐杖。就这样走走停停,平时缺乏锻炼的我们还是累得够呛,特别是昨晚喝多了酒的同事,走得脸色苍白,举步维艰。也许这就像长跑中最累的时候,我们咬紧牙关都挺过来了,登上海拔1412米的“七里洋”,但这仅仅是登山的开始,从这里到“中尖”还有301米的海拔高度,而且都是陡峭的山路。所以,我们在这里作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开始补充体力。
这里是山的缺口,有一大块平坦的地,我们遇见了三位昨夜在这里露营的“驴友”,他们已是早早地上山看完了日出,准备收拾帐篷打道回府,交谈中得知,这里凌晨的气温达到零下,早晨起来有水的地方都结成了冰,寒气逼人,我们由衷地佩服这些年轻人的激情和勇气。从山口朝上山时的方向望去,茫茫云海中露出山头点点,阳光普照下更显得美仑美奂。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对登顶有了更多的期待,似乎忘却了刚才登山的辛苦,一起吆喝着向目标前进。这真是一条从丛林里走出来的山路,地上掉满了松柏的针叶和蕾,阳光穿过整齐的松柏林,与穿行的人群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路因为落叶而显得很滑,但抵挡不住穿行的脚步,因为每登高一处,风景就会更美。穿过林子,山顶已渐行渐近,或许是海拔高的缘故,越靠近山顶,林木就越稀少。从下往上看,整个山峰就像一块大石头,石头缝隙里生长着一簇簇野草和矮丛植物,就是生命力极强的松柏也是弯弯曲曲,就像被刻意修饰过的盆景,山的背后是一片蔚蓝的天,让人不禁想起“洁净”二字,两三个同事特意爬上石头向上走,我拿起照相机对着他们和背后的山与天,拍出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意境。
一路爬山,一路观景和拍照,不知不觉间已落到队伍的后面,前面的部分已登上山顶,我本想目标已快到达,便兴奋地加快了前行的脚步,不曾想再往山顶上看时,人群已消失在蓝天之下,虽然有点失望,但我立即做好了艰难挑战的准备。登上山顶,看见大部队已越过小山坳,正向真正的目的地进发,但让我欣喜的是,山那边的云海里出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把云层切割成上下两层,远远望去,形态各异,朦胧之间如同海市蜃楼。我顾不得抽筋的大腿,一边贪婪地抓拍眼前的美景,一边奔向目的地,希望在高山之巅领略苍山如海的美景。
终于触摸到刻着“中尖”的石碑,标注海拔1713米,每人伴着石碑背靠美景拍着留念照,当然也少不了来张大合影了。在山顶上休整,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去观赏、去感受、去思索,向导告诉我们,之前因为没有测量仪器,当地的人们认为“中尖”是戴云山的最高峰,故称“大戴云”,后来根据实际测量,不远处的一座山峰才是戴云山的最高峰,海拔高度1856米,俗称“小戴云”。
站在“中尖”之上,望着“小戴云”之巅,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去征服它。其实,人生有如登山,一次次去面对艰辛和困难,一次次感受征服的喜悦,也许有的困难根本无法战胜,也许有的山永远征服不了,但我们必须勇敢地尝试,因为走过每一步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生活的美丽不容错过。
(2014年12月8日,作于泉州东海行政中心)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