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矮矮的草屋,一醉仙衣襟微敞,面色坨红,慵懒的卧于榻上。窗外,东篱菊花,远山如黛,一片悠然。
如斯美景,也不过如此了。我学过很多关于陶元亮的诗或词,皆别具一格。主旨大都以厌恶官场黑暗,向往田园归隐之心。可这次在《归去来兮辞》里,我触摸到了诗人的另一扉心窗。
“田园将芜胡不归?”先生也是够幽默够含蓄的,自己颇想回归田园,却又借口田园荒芜亟待自己打理。不错,他的确向往着那种悠然的生活,他确实做到了“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也真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归隐的诗人,也无愧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
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放下心中的名利场,慕归于乐。历史上多少杰出的文人都想归隐,可又有谁真的是背着扁扁的包袱走入山林。李白,杜子美,屈原,他们难道想屈身于自己品格脱节的俗世里吗?这些人大都有青云志,却又保持文人的尊严,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俗世与净土间挣扎。最后也不过是理想受挫,怀才不遇一生。
于陶元亮而言,归田园也许不是真正的归隐,不过是苦难的加剧。再淡泊名利,难道真的可以忍受一无所有吗?即使可以安贫乐道,你真的可以与外世隔绝生活,宛如原始,以草木为食,以夏露为被。千万不要忘了,陶元亮因为什么而做了彭泽县令?29岁的他为生计所迫,鸿鹄少年也不过跻身世俗罢了。
他一贫如洗却满腹才华,他学富五车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能两全,或他精神层面饱满,却在生计上令自己难堪。温饱都解决不了,空谈精神升华,这一点我作为后人实难苟同。于今天的人看来,陶元亮的节操固然令人敬佩,但同样令人无法信服。穿行于物欲横流的时代,不步入社会,没有一定的职场技能,如何能保证让自己活得自在?陶元亮以为金钱可有可无,可为什么他一生受亲戚周济,为时常不能喝到自己喜欢的酒而悲伤。属于贫困的他,真的快乐吗?如今的我们往往并不提倡他的世外桃源式生活,有才的人真正应该步入社会,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不遗余力的去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而不是像陶渊明一样避世,格格不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陶元亮其实还是放不下官场的,也许这样说对他是不尊重的。但我不得不说,“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他自己说,为什么要感到心烦?自己想要干什么?此时他的心境是很复杂的,刚刚辞官,刚迈入田园,有矛盾的心情。他应该还思念着朝廷与官场,而又在回归自然的喜悦中,他一生遗憾没实现。我们敢说他心中真的没有一点愁绪吗?总归我是不信的。
他是历史上伟大的归隐者,他渴望大展宏图。一颗七窍玲珑心,万紫千红迷乱眼。他为世俗所不堪,却为俗世所累。
归兮,归兮。
求暖评,求肯定!你的鼓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
评分:8.6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wjx/show/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