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散文精选

走进费家巷

走进费家巷,是缘于老同学范建新家住此巷。由于俩人关系亲密,情同手足,小时候,我经常在他家做家庭作业;工作后,我也经常到他家串门,有时还在他家蹭饭。所以,这条古老的小巷,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很深。

费家巷位于衢州老城区上街西侧,全长272米,宽8米,铺筑水泥路。和柴家巷、杨家巷一样,费家巷也是因为费姓之人而得名的。这条不长的小巷,建筑风格与如今的衢域,简直如同身处两个年代。巷中至今还伫立着成片的清代民居。民居的挑檐、牛腿等雕镂精美,屋畔的池塘波光粼粼,水碧似染……无不记载着几百年来那份属于费家巷的繁华与荣耀。

这费家巷最有名就是出了个费宰相,这位传奇宰相就是清代大学士费淳 ,而费家巷一带作为他的故居,也被称为宰相府。现在的费家巷2号至18号原来都属于相府,连费家塘当时都是宰相府花园的一部分。

费宰相的尊称,拜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个官职,费宰相可是个有料的宰相, 他在基层工作的时候,留下过许多美谈佳话。

费淳时任太原知府的时候,非常的有名声。太原过去以农业为主,所以,农民为竞争水利资源 ,经常互相斗殴,官司也非常多。费淳去了之后,治水开渠,让各个地方都能够有水灌溉,所以,太原人为了纪念他造了一座费公桥。

任江苏巡抚时,因为天旱,为求雨跪在烈日下三日,老百姓民绘图赋诗以颂。后升任两江总督和河道总督,因为治理河道有功升迁至大学士,年七十三而卒。以天下为己任的费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为了百姓的福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不会忘记,费淳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史册中,熠熠生辉。

言归正传,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费淳的"相府″如今已经很难一窥全貌了,只保留下费家巷12号那一幢老房子。寻访"宰相府",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总是萦绕在我耳畔。费家巷12号,大门依旧别致,还竖着一个雕花木质的雨蓬。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就能看见辅满鹅卵石的天井,长满青苔的厚石板 ,以及精美的牛腿窗。当年的辉煌和荣耀依然在断壁残垣的绎隙里透出来。

站在老宅的天井抬头仰望,市中心工商银行楼上的大钟铆足劲日复一日地运转着,钟声时时飘进老宅,敲打在屋檐的蛛网上。在这一瞬间,古城的历史仿佛是一函线装书,安安静静地躺在费府这个泛黄的书盒里。

对于费家巷口的"德生堂″药店,许多上了年纪的衢州人,肯定记忆犹新。据说这是一家老字号药店,也是费家巷一座地标式商店。九十年代企业改制,这家药店从国营单位改为民营企业,实行私人承包经营。前些年,因经营不 善,药店巳经倒闭关门了。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这样残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昔日的费家巷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记忆中巷口的两旁有好多地摊:有租连环画的,有卖香烟火柴的,有配钥匙的,也有卖油炸裹的,还有卖馄饨、水饺的。如今,这里已难觅昔日巷口喧闹的场景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小巷依旧,曲尽人散。

费家巷的费家塘是市区的古塘之一,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了。这口池塘,让整条巷子变得豁然开朗,感觉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每当夕阳西下时,小巷里能看到一抹浅绛色的阳光;黄昏时,炊烟袅袅;夜色中,星星随意地守望着小巷的空中;池塘里,呈现出一片银灰的光泽。池塘边,曾经也是附近居民钓鱼、纳凉的好地方。凤凰传奇唱的《荷塘月色》那首歌,我很喜欢!因为,这首歌常常会让我想起费家塘,想起池塘边的欢乐时光。

费家塘正对面的"上街旅馆″,相信许多"老衢州 ″一定印象深刻。不过旅馆的前身,那个老牌的袜厂更让人难忘,难说你小的时候还穿过这里生产的袜子呢。"上街旅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旅馆内的陈设保留着当年的风格,让人身处其中,就 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个年代。

随着城市的变迁,很多原来居住在费家巷的原住居民早已搬离了小巷,我的老同学范建新家的那幢老房子,八年前也已经拆掉了。时光改变的是人的容貌,却难以让我忘却有关费家巷的许多往事,因为,在我心里早巳刻下了巷子里曾经过往的那一段段传奇故事。

走进费家巷 ,深深感受到的是,古城衢州一条小巷的独特文化魅力和传奇色彩。如今,小巷仍是那条小巷,而昔日经常和我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们,不知都巳搬到那里去了?虽然,他们都不在我身旁了,可我从未将他们遗忘。我的好伙伴,你们现在还好吗?

走近费家巷,感受小巷的传奇故事,想念昔日一起玩耍的伙伴们。

评分:9.4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wjx/show/3307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