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闹的红尘,多少人渴望拥有一席之地,用于心灵的栖息,让尘土飞扬的生活,变得简洁明亮,从容不迫。可是人生就是一次热闹的旅行,无论我们途经那个站点,都无法放下沉重的包袱,做永久的停留。世间总有太多的繁华,撩拨我们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惫了,必定会有一个娴静的茶楼或烟火的酒馆将你我收留。尽管这些地方诱惑着让人难舍难离,终是无法将我们那颗漂泊的心妥善安放。
若心灵没有家,走到哪里都是流浪。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我喜欢读书,书屋自然就成了我停靠的港湾,一个抚慰心灵的家园。在书屋里我种下了孤独和寂寞,开出的却是一枚叫淡墨香怡的花儿。从一尺桌台到如今几平米的书屋,可以说我心灵这座家园,伴随着我生命的成长,也经历了岁月的颠沛流离。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会给自己的书房起个名,用以寄情名志,或者自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以此激励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国画大师齐白石35时,在故乡湘潭盖了一幢房屋,周围有许多梅花树,他对之非常喜欢,于是取名为“百梅书屋”。名人的书房自是与众不同,充满了风雅情趣,容下了大自然的花鸟山水,是可以醉心其间,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也是超然物外,修身养性的幽林禅院。
相比较我这普通女子的书房,就过于寒酸而简单了,充满了小资的情调。既不高端大气,也无诗情画意,就是一个身心疲倦时的休息室而已,却还要陪着我经历岁月的蹉跎。小时候,家里穷,偏又喜欢读书。买不起书,更别谈什么书房了,除了向小火伴借书以外,多数都是去邻居叔叔家看书。两间屋子,进门是厨房,右拐是一间卧室带客厅的房间,人多都转不开身。可就这间屋子却摆满了书籍。而我就是在叔叔的这件小屋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而那时候我是多么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啊!
后来因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便从小镇的河东搬到了河西。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家里有了书橱,却依然没有我读书的空间,这时候被窝就成了我夜晚读书的“小书房”了。一床棉被,一只手电筒,一本闲书,我在这个小天地里,收获着人生的智慧。
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结了婚,为了生存而忙于奔波在繁华的路上。书房这个概念几乎被我遗忘,书更是看的少了,无聊的时候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偶尔的翻阅一下。直到女儿考上大学,我们搬了新楼,才真正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笔墨纸砚,书橱,书架,书桌,画架,电脑填满了整个小屋。窗台的一盆兰花,更增添了小书屋的温馨。此时,我终于又闻到了久别的墨香味。那个时候我才重新捡起了读书的习惯,可是大把的光阴已经被我无情的挥霍。尽管现在生活富足,小屋安逸,可我觉得只要内心有座书房,走到哪里都可以阅读。那是源于内心的淡定与沉静!
重拾岁月的清欢,才恍然发现,书房虽说是一个自我的小舞台,展示的却是大世界里的小故事。它可以向你讲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又可以向你展示人群中的真善美丑。在这里我可以相遇唐诗宋词的唯美,还可以在仓央嘉措的诗行里穿行,去探访雪域高原最美的情郎。我在这里只需读书泼茶,倚楼听雨,在清简如水禅意的时光里,淡看繁华烟云,所有不舍与难忘。听一曲《梨花颂》里的哀怨,品一段《小团圆》里的悲情,悟一部《红与黑》里面的小人物。从容一笑,此时岁月依旧安好,流年如初无恙。
人生岁岁知晚景,天涯霜雪幕云林。笔底吞吐天下事,小屋笼尽济世心。世界这么吵闹我只想安静的待会儿。抛开红尘俗事,将自己置身于这怡情的小屋,享受片刻的清宁。一屋一人,一茶一曲,阅尽天下事,参通世间情!
请大家多提意见!
评分:9.5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wjx/show/13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