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都只是个孩子。
光着脚和头,世界,是新鲜的。阳光、雨露、夏雨、冬雪。
还有那斑斓多姿的色彩。红的、黄的都那么温暖而耀眼。
我们对世界是好奇的,想着能走近再走近一些。
对世界的体验让我们小小的心灵获得满足,我们的自信心源于一一世界给我们的善意的鼓励和微笑。
有时也会追逐和大脑,在欢笑中跌倒,有时也会流血流泪,然而并不能阻止我们的微笑。
后来渐渐长大,开始接触复杂的人和事。还有这些人事后面的哥哥广阔的世界。继续在收获与失去之间徘徊,在成功与失败中慢慢成长。
不知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蜕变了最初的模样。有的人还悄悄地准备了一个或者几个面具。他们熟练地使用着。在不同的人前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或者笑意盈盈,或者一脸冰霜。他们无视自通,自学成才,掌握了“变脸”的绝学。这是可怕至极。
有时我是极讨厌自己的。因着能这样迅速的看透人们的伪装。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悲伤。这样的清醒与冷眼,使我无法梦比自己的心智,无法假装相信他们的笑容与偏凉的话语。然而,我也不无法去撕破他们的伪装。何况,费尽力气撕下来又能怎样呢?不喜欢的依旧不喜欢罢了。
有这样的心态,让我一点点封闭自己的内心。想要世界换一个样子,可是改变别人无意识艰难的,是一件比登天还要更具难度的旷日持久的工程。最近看了几集影视剧名曰《执念师》,虽然情节很是力气大胆,但是仍然有打动人心之处。比如,里面提到的一种“灵魂分割术”,可以哟精准的剔除灵魂中虚伪、怀疑、自私等等肮脏的部分。只余下想要的部分,纳闷这个人将变得更加完美。加入这种神奇的灵魂分割术真的存在的话,把她应用到社会生活中,那么各种犯罪都将彻底消失,监狱也将形同虚设。警员们将会失业,因为社会将变得更加完美。古人信心年限的“大同”社会也将终于实现。
那是人性中的复杂成分,使得人也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而存在。我冷冷的注视着人群,发现每一张脸都是一个面具,只是厚薄不同罢了。除了尚在襁褓中的粉面婴儿。他们是这世上最干净的人了,有着最纯粹的笑容和最干净的明眸。
蓦地,想到了诗人元稹。一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俘获了多少稚子之心。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转的多少痴情人儿的眼泪。年少时的我,在读到这两句诗后,泪不禁打湿了眼眶,只因时间竟有此种至情至性之人,有时如此的才华横溢。怎不让人心生仰慕?可是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对于诗人元稹的生活有了些许了解。开始在一些书籍上看到负面言论。比如,元镇心爱的妻子去世后,他数月后便纳妾,有了新的感情归宿。还有他和当时有名的才女薛涛的逸事,还有以自身经历为北京创作的《莺莺传》,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西厢记》的原本。真是不禁感叹,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忠贞与否?
以我的个人观点来说,我真的不相信,一个深爱妻子的人能在其去世不久后就快速从悲痛中醒来,转而投入一段新的爱情之中,与另一名女子花前月下。我宁愿相信,念念不忘,会把爱人放在心上,哪怕一辈子。当然,真是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我们后人根本无法清晰地了解,只能在一些流传的书籍作品中发现一二罢了。假若,诗人误会了元稹,他依旧是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在属于他的时代中,用才情向世界宣告着他的感情态度。倘若,真是一位花花公子薄幸郎君,那真是为他的亡妻而感到哀伤了。诗人无法得知,她是如何珍重爱惜她的妻,可是,几句华丽诗句的流传便堵住了世人的悠悠之口。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又把自己的重情重义广传天下。前不久,从网上看了一遍电子小说《如懿传》,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一直备受关注。我也是抱着一览为快的心态,多方查找,终于得以看完全篇。对于小说里的乾隆这个人物印象颇深。尤其是对富察皇后的态度。富察皇后本是乾隆在邸府之时的福晋。历史不容我辩驳,之时针对剧情里的情节略作微词。皇帝无疑是善弄权术的,其中对原配福晋不过尔尔,甚至因误会而又绝情之举。后,富察皇后因病去世,皇帝开始不断追忆往事,想起点滴的好,一首一首的悼亡诗接连写书,博得了好声名。是否,元稹此举与之相似呢?
如此,不难理解。人们总是对失去的人有着无限的怀念。谁也赢不过一位故人。我们终是带着面具跳舞的路人。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