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微信圈很热闹。
昨天,我们全家族在我们祖居发源地仙风岩聚会,我想,这天父母亲应该也去了,还有他们的父母亲,祖父母,太祖父母,太太祖父也应该在,因为他们一直守着那一方水土,未曾离开。
祖居的发源我零零碎碎地一直在拼凑着,大概理出了一点头绪,只是年代不甚详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提到我们家族的始祖太太太祖父时,并没有说到太太太祖母,太太太祖父终身未娶,那问题就来了,我们这一大家族现在几百号后人究竟怎么来的呢?
传说我们家世居江口,家族祖上有一块林地在夜马坳,因为那个地方山高林密,野兽出没,没有人愿意去守候这一大片林地,族长就指派已沦为佃户的太太太祖父与他的弟弟一块去守山,因为父母双亡,两兄弟相依为命,虽说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族命不可违,只得双双搬进深山,住进临时搭起的茅棚,风大雨大的日子,好在临近山顶处有一石洞,可容数人,暂避风雨。艰难困苦自不必说,长年累月下来地竟被这片美丽的山林所吸引,竹海连天远,杉林参云霄,登上山岩,风光旖旎,远近村庄尽收眼底,萍乡县衙依稀可见,萍水河蜿蜒曲折而过,桐田码头船来船往。兄弟俩垦荒种地,蓄水淘井,垒土墙,树皮瓦,这高山老林里从此有了第一户人家,这就是我们的开山始祖。
有了人家,自然就有了生气,上山的人也就有了歇脚之处,见两小伙人生得周正,心地善良,勤劳苦干,就有人做起媒来,无奈山高路远,连一条山路都没有,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深山,弟弟一气之下下山去了,自此没了音信,哥哥寻找了几年后已不知所终,听闻是遇上湘兵,从军战亡。哥哥因为弟弟的打击,发誓不再下山,守护着那片山林。
十几二十年过去,忽有一日,南方有一朵祥云天上飘过,被这高山岩顶牵绊住,降下云来,化作一仙姑,住进了那个兄弟俩常常避雨的山洞,为上山猎户,打柴山民行医治病,竟是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一传十,十传百,临近乡民都来求医,尊为仙姑,在山洞前为她盖了一座小庐庵,从此以后,这里就人气旺盛,山峰云烟飘渺,仙风萦绕,这山岩就叫仙风岩,此庵取名为仙姑庵,此石洞几经开凿,称作仙姑洞。
几乎在仙姑来到仙风岩同时,有一蓬头垢面的年轻人翻山越岭来到了哥哥住的土屋,一头栽倒在房前台阶上,哥哥赶紧将他背进屋子,擦洗之后才发现他伤痕累累,且有刀伤,已是奄奄一息,也是命大,几天之后竟醒了过来(要不醒过来,那就没有了我们啦!),也不知跟哥哥诉说了啥,哥哥竟将他留下,认作继子,这就是我的太太祖父。至于太太祖父的来历,只有太太太祖父知晓,他已是将太太祖父的身世深埋在这深山里,现在传到我们这里的是,太太祖父是清廷一要犯,从广东一路逃命避官府,逃到太太太祖父这里,认作继父,隐姓埋名,跟随太太太祖父姓,从此香火续传。
太太祖父有一门剃头手艺,走村串户,继续着他的营生,几年之后,四面八方通往仙姑庵的仙路修通,人烟渐旺,他与太太太祖父齐心协力,将原土屋推倒,重盖好几间土墙瓦房,不久娶妻生七子,繁衍后代,逐步扩大,加上山下又迁徙几户人家,一个山间村落已成,这就是我的祖居地--仙风岩。
由于地处山林,可避战乱,迁入人口越来越多,加上开垦过度,水源稀少,我父亲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迁到了刘家洲,我有3个哥哥的褓衣地土是仙风岩,所以他们几个对坳上的感情确实不同于我们后面几个,常常上山去寻找他们遗失在那片山林的童年。
去年的秋天,我也上了一次坳上,我们祖居地的几户叔叔家已是大门紧锁,门口杂草丛生,听二哥说都已搬下山了,只有九十多岁的丙和公还坚守在那块土地上,我想,过不了多久,这里要重回久远的那份平静了。我攀上岩顶,脚下的仙姑庵里烟雾缭绕,远处一片迷迷茫茫。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12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