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
文/诗思
初夏,阳光逐渐热烈,栀子花绽放清浅的幽香,几场雷阵雨交响乐般上演中,迎来了春节之后另一传统节日——端午节。
临近端午,集市、商场成了粽叶、糯米、各种包粽子材质的“主场”。到处人影攒动,到处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为在家或出门在外的孩子们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知子莫如母”,在每个精心挑选的细节中,深藏于母亲心底的是自家孩子喜欢哪种味道,反复浮现的是孩子们吃粽时绽放的笑靥,以及心满意足地舔舔嘴的调皮。
伴随着端午脚步的迈近,乡村田野,大街小巷开始不时飘荡着粽子的清香。
“烧肉粽——”的悠长绵远的吆喝声,也时常响起在大街小巷。笑脸相迎的脸庞,热情的招呼,勾住漂泊异乡的匆忙脚步,勾起缕缕飘动的乡愁。
记得孩提时,父亲找邻居借来一架录音机和一盒唱片。我们第一次知道了闽南语歌曲——邓丽君的《烧肉粽》。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场景,直听得我们兴致盎然。
只是在倒带时,不知怎么按错按钮,竟然删除其中的一段歌词。尽管慈祥的父亲没有扬起手中的巴掌,没有严厉的呵斥,却依然吓得闯祸的我们手足无措。
后来,父亲告诉我们,其中“烧肉粽”的“烧”就是热的意思。这热乎的“烧肉粽”,不知填饱了了多少孩子的饥肠辘辘,温暖了多少游子的浓浓乡愁。
打开记忆的匣门,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在乡下,无论平时再怎么节俭,善于持家的父母亲总会想方设法让端午的粽子丰盛喷香。
我们乡下过端午,常常早一阵子就忙开了。记得当时在农村,好像不用买粽叶。在父亲带领下,我们兄弟姐妹跟随到山上,或到自家种的竹园,采摘些碧绿新鲜的竹叶。
至于包粽子的糯米、小麦、黄豆、红豆等材质,都父母亲辛勤汗水浇灌下,自家栽种、收割,晾干备用的。
包粽子前些天,母亲就会把采摘来的粽叶浸泡在木桶里,有些是往年包过粽子留下的粽叶。我们都会细心把粽叶一张张清洗干净,码整齐,晾晒在簸箕上,干净的石板上。
而系粽子的绳子,不是像现在用的丝线、包装绳。而是父亲提早前往丛林茂盛的深山野谷,寻觅那些夹杂在“铁芒萁”中间的“粽骨”——那是一种绿色的两尺来长的细藤蔓类“绑绳”,大把大把割刈下来,晾晒,颜色变浅些。有时是到自家栽种的棕树下,用力拽下或割下扇子模样的棕树叶,撕成一条条,晾干备用。
准备工序在端午来临前些天准备妥当,最期待的是包粽子开始的时刻。父母亲就会一起把浸泡过糯米、香菇,加上双层肉,在锅里爆炒过,装在大铁盆里,准备包裹粽子。
开工啦,狭长、简陋的厨房洋溢欢声笑语,流淌着等待的快乐。全家大大小小齐上阵。你递粽叶,我帮加料,心灵手巧的母亲先把十几条综绳在一端扎个结,挂在挂钩,等待捆扎。只见母亲熟练地把粽子包成有棱有角,父亲则在一旁麻利地用棕绳捆扎稳当。
“一个,两个,三个……”我们盯着包捆绑好的粽子,一个个数着。一串绳子下挤满十几个,就移到边上,轮到下一串空绳子“接班”。
包粽子时,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一直成为我后来最常回映的“电影”片段。
一眨眼功夫,架上就挤满几十个棱角分明的一串串粽子。它们似乎列队等候检阅的士兵,器宇轩昂望着我们。而我们小小的心早早被“俘虏”,就渴望着下锅、出锅的那一刻早点到来。
若是剩下些材料,父母亲还会用它扎些“牛角梳”形状的粽子。那些与众不同的粽子,我们总舍不得吃,挂在脖子前,在小伙伴眼前炫耀着,引来多少羡慕的眼神!
直至今天仍学不会包粽子的我,着实无法破译年轻时被冠以“公子爷”称号的父亲是如何变成可以熟练包粽子,灵巧地削芒果,轻巧釆茶制茶的密码。
一阵忙活后,我们开始耐心地等待压轴戏上演——煮粽子。在漾开弥漫的粽叶飘香的漫长守候中,锅盖掀起,阵阵白烟腾空而起,父亲沉稳地捞出一只只飘荡着清香的粽子,母亲递上萝筐,轻抖去水份的粽子串串安放好。
满屋里荡漾的是阵阵抵挡不住的粽叶香。
我们踮起脚尖,屏神凝视。一个个飘香的粽娃娃饱蘸水雾,鼓胀身躯,在热气腾腾的盛典中,闪亮登场。等不及的我们,立马剥开粽叶,映入眼帘的是滚烫冒烟的粽子,白白胖胖,晶莹剔透,点缀些红艳艳的红豆或金黄养眼的黄豆,鲜明可口。送到嘴边,咬一口,满嘴都是醉到心底的粽香味!一番狼吞虎咽,一副心满意足样,逗得边上的父母亲忍禁不禁,莞尔对笑。
还有一种加上碱粽子,更是成了我们的期待。煮透后碱粽子黄澄澄的,闪耀着逼人的光泽,父亲会帮忙拿出筷子,眼疾手快往中间一插,那黄澄澄的粽子裹上一身星星点点的白砂糖,变魔术般递到我们眼前。
蘸上白糖的碱粽子,对于馋嘴的我们简直是人间美味佳肴!若是放学回来,碱粽子已经冰凉冰凉,父亲细心地帮我们蘸些蜂蜜,笑眯眯望着我们的馋相,一副静默在岁月的安详。
以致后来一看到碱粽子,眼前同时浮现起的是父亲慈祥的笑容。
煮熟的粽子,除了尝尝鲜,就要分好几次祭拜先祖,祈求平安。见多识广的父亲则会娓娓诉说端午的来历,屈原的传说。
每逢端午开始包粽子、吃粽子,我就不由自主陷入翩翩浮想中……想象汨罗江赛龙舟盛大场面。
在我们虎邱老家,端午节,是比较重要的节气。不仅外出的人要回家团聚,还流传着送粽子的风俗。比如某户人家当年有丧事,不能包粽子。端午节前一天,母亲总会提前煮些粽子,剪断绳子,只留一小截绳子捆扎着,凑几个刚好奇数的粽子,叮嘱我们送过去。父亲则交代我们要会说上几句安慰人家的话。我们还会带回那户人家的回礼,好像是几块饼干或几颗糖果。
`我想,或许就是在这样的送往过程中,能够寄托着彼此的安慰与祝福。
纪念先祖、淳朴的邻里乡情就是在这种传统节日中不停地延续着,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
又是一年粽飘香,而我们挚爱的父亲,勤劳一生,尽心培养子女的他,还来不及享受更多的幸福与欢乐,却在三年前离我们而去,悲伤笼罩着全家!左邻右舍送来的粽子,哪会还有儿时的味儿?
接连的几个端午节,一想到慈祥的父亲,一想到幸福的全家照永远留下的缺憾,禁不住泪珠潸然落下。
几度悲伤得无法完整表达的我,在今天,用点滴文字纪念着我的父亲!因为我相信,他会更愿意看到我们生活在幸福与阳光中!
——思念在这个2015雨季频繁的端午节与父亲节交汇的日子!
思念我的父亲
评分:8.4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5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