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李叔同的名字,是在中学语文的试卷上,那是一篇丰子恺怀念恩师的文章。后来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又知道了李叔同原来是一位才子,写过脍炙人口的歌词。
我认识一位净土宗的护法,她早年在镇政府供职,而今退休,就在当地的寺庙里管理财务工作。我们之间年龄相差很大,但叙起来却是同辈。我从朋友圈看到她转发的佛教电影《一轮明月》,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李叔同传奇的一生。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过之后,仍是意犹未尽。
我在想,李叔同的一生都是在追求一个目标,那就是:救亡图存。青年时期的李叔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并把西洋音乐、戏剧引进中国,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使中国民众接触到新事物,进而促成民众的觉醒,使中国强大起来。
可是身处乱世,处处掣肘。带领学生野外写生,警察硬说是描摹地形;在课堂上教授西画,用人体当模特,教育厅却说是有伤风化。种种打击,遂使曾经的热血青年心灰意冷,独自闷坐在空荡荡的教室。
好友夏尊半开玩笑地问他:“你可倒好,天天吃斋念佛做居士,你干嘛在家修行呀?索性出家算了,多彻底,多痛快。″李叔同缓缓地抬起头来,满眼忧郁,凝望着夏尊,说道:“你说的不错,我是想出家做和尚。″夏尊一愣,惊讶地望着李叔同,想不到眼前的这位才子真会生出出家的念头。
后来,李叔同与学生、友人告别时,还特意提起夏尊对自己出家的“助缘”。夏尊自然是免不了一片惋惜之情,但又只能听之任之。
再后来,夏尊去看望已是佛门宗师的李叔同,只见李叔同正独自蹲在河边洗漱。挚友重逢,自然又多了一番唏嘘感慨。
李叔同学成归国,本想用自己的一身所学奉献于多难的祖国。可是事与愿违,希望破灭,于是毅然选择出家。即使成为僧人,也从未放弃过求索之志。甚至可以说,李叔同出家的动机,也是为了想要在佛学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答案。当他的日本妻子哀求他到日本出家时(日本的僧侣可以携带妻室),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只做中国的和尚。好友问他:怎忍抛离妻儿?他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想不抛也做不到。
从此,一袭缁衣,闭关修律,成为一代高僧。
弘一法师生于乱世,毕生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即使遁入空门,也是心系苍生,也许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悲悯吧?
当我漫步在幽净的寺院,耳中听着信士们悠扬的梵呗,脑海里又不禁浮现出弘一法师苦攻律宗的身影。
影片中的李叔同忧国忧民,为了拯救世道人心,四处云游,将自己毕生的才华都奉献于伟大的佛教事业。弥留之际,仍然心怀祖国,痛伤未能解脱众生苦难。
李叔同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不比当今空宣佛号、欺世媚俗之徒。他在僧俗两界均有声望,至今仍令人缅怀。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他才学宏赡,更是因为他始终心忧天下,自度度人。
愿大师精神永远流传,也愿中华大地上多出现几个心忧天下的李叔同。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