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对人情世故琢磨得很透。仅仅是吃饭这么个不起眼的事情,她也能从中悟出一些生活的真谛,并且以此为平台,维系着全家浓浓的亲情。
从小就知道,家里吃饭的规矩极多。诸如:人不到齐不准开饭;大人不动手,小孩不能动筷子;吃饭不许出声;不许剩饭;掉到桌上的饭粒必须捡起来吃掉;每人至少要给桌上的长辈挟一次菜……
然而,这些规矩都是母亲定的,可是她却讲不出来,只是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是“威逼利诱”,使这些规矩固定并且传承下来。开始时并不理解,只是在我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在吃饭前第一次先给我挟了一块鸡蛋,我才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人不到齐不准开饭,确定了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同等重要、每一个人的不可或缺,从而灌输了一个“家的氛围高于一切”的基本理念;大人不动手,小孩不能动筷子。主要基于创造价值者首先享用价值的考虑;吃饭不许出声,不仅符合养生的观点,同时也是基本社交礼仪的根本;不许剩饭,主要是为了从小养成按需所取的习惯,避免“眼大肚子小”的恶习;掉到桌上的饭粒必须自己吃掉,这是老一辈人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深刻的理解;每人至少要给桌上的长辈挟一次菜,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所在。它让我们经常扪心自问:
我从哪里来?
谁把我养大?
我该感恩谁?
简单的一日三餐,居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对于母亲定下的如此众多的吃饭规矩,我早已稔熟于心并且深谙其中之奥秘。我的家庭也继续着母亲制定的规矩,希望我的女儿把这浓浓的亲情延续下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2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