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身为父母,人人都刻骨铭心,每每这时候,孩子撕心裂肺的声声啼哭,定会痛在心上,那揪心的幕幕情形更会时时抓扯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摧毁我们父母断奶的意志。
不过此刻,铭记中多少会带着几分理解,毕竟骨肉连心,毕竟幼小的孩子投射出的是几许可怜和割舍的无助。
十几年后,一群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最特别的家长们、孩子们,还要经历一次不亚于前次断奶一样的痛楚,再次剥离心中的意志。这一次轮到悲剧角色的再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十几天前,亲自送儿子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离开了平日对家人的依赖心理,走上了自律、独立的大学生活。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但只有一句有理由能说出口,我淡淡告诉儿子:从此,你只有靠自力和智慧去学习、生活,妈妈能做的就给你寄生活费,或者对你的生活、学习提点建议。对这句话,不知儿子是否听懂,或者对未来有点感觉。说完这句,作为和儿子一道为高考奋战了三年的母亲,就释放了,长舒一口气,走完过去,踏入新程,带着牵挂、带着祝福去适应我该有的生活。对儿子、对母亲该是另一种“断奶”啊!
送完儿子,回程的日子到了,和老公早早起来,收拾停当。本可以打车到车站,我们还是到了儿子的学校,来到儿子军训的运动场,站在场边,竭力寻找儿子的影子,只求看一眼儿子的身影,无奈几千人穿着一样的军训服从哪找起?半小时后还是没有收获,为了不影响儿子军训,为了能赶上火车,干脆拿出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他们军训的照片,希望有一张能有他在。
拖着行李默默离开儿子的学校,心空落落的,好像儿子在我的身边渐渐远去,尽管在心里无数次告诫自己:总有一天,儿子会飞离母亲的视线,这才是他高飞的开始,人生规律,该舍的就要舍,放手让他飞翔吧!但真正这一刻到来,更多不是欣慰,而是沉重。幸好有老公伴着,我坚强地挺着。
一瞬间,火车上动容的情景闪现脑海,那样清晰,何止我一个,一个个,中国家长、孩子断奶的画面引人伤感、深思、震撼。
对面的座位上,一家四口,来自辽宁,坐在对边,女儿考上了四川的一所艺术大学,一个一岁多的弟弟,爸爸,黝黑皮肤,粗糙的双手不时搔搔光头,不善言辞,偶尔拿出一支烟使劲吸着。妈妈拿着奶瓶不断哄着弟弟,调皮可爱的弟弟喝一口奶,转过来看看姐姐。渐渐熟了,妈妈一个直爽,精明,善谈的女人,那几句话,让我明白:不管你是谁?父母的爱都是神圣的。
“我们老家在辽宁,几年前女儿考上石家庄艺术学校,我们就来了,在市场上做小生意陪着女儿。这弟弟就在这里生的。”“弟弟那么小,感冒了,带那么多东西不方便,本来不送女儿来上学的,可是听人说四川冬天冷,我也不放心啊,就跟着来了。”“弟弟要是上户口,要花几万,女儿开学又是上万,经济不会宽裕,但每个月还是要首先把女儿的一千多准备好。”奔波几省,换几趟火车,大包带着小包,编织袋里装满了自制的被子,一句不放心,何尝不是父母面临儿女离开的阵痛?
毋须评判对错,我们都在走过断奶的过程,满以为儿子会不适应北方的生活,不适应大学的学习,还悄悄给儿子捎去两封亲笔信,没有一句不舍,却字字充满担忧,担忧中其实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离开自己隐隐的沉。天天盼着儿子的电话,当儿子若无其事地说,我早就习惯了,高兴中反而夹杂一丝埋怨。心一怔,怎么很快就走远了?似乎怕儿子真的忘掉自己,远离自己,又一种思绪飘然而至。
不过,我相信每一天儿子都不会远离我,因为我们走过一样“断奶”的路。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8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