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在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曾勾起多少人对江南的向往和倾慕,又牵起多少人对江南的神驰与心怡。
是啊!江南的确很美!江南之美,在于她的秀丽和明艳,而最美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红花。
江阴大桥,犹如恪尽职守的卫士,扼守着大江两岸。这里曾经是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最佳处所,滔滔的江水上百舸争流,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当年鏖战正酣的悲壮场面犹在眼前浮现。
只可惜今非昔比,当我们驱车行驶在江阴大桥之上时,放眼望去,江水依旧是滚滚东流去,只是江水再也不会那么清澈,浑浊中微微泛黄,失去了往日清粼剔透的丰韵。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也没有欣赏到那明艳鲜红的红花。虽则带着些许遗憾和失落,然在美丽秀雅的蠡湖公园,山清水秀的景致让我们又重拾了那份美好和欢愉。
也许是这里的景色太迷人,也许是这里的人们太眷恋,夏总是迟迟不肯退去,秋姑娘的脚步在迟疑中姗姗未至。初秋的江南,依旧笼罩在一片苍翠浩淼中。
“柳叶的新月拂过断墙边稀疏的杂草丛,浮动的影后蟋蟀悠闲地把宁静的夜唤出,秋老了阳光但热还在残喘,蝉褪下翅膀连同它业已粗重的嗓音。
一望无际的碧色田园,半尺多高的稻禾在风中轻舞,几只白鹭像点缀草坪的花,书写着天空对大地眷恋的印记。
点点星辰般矿泉水瓶布列的湖面,珍珠在贝的怀里安心的呼吸,隔壁的荷香和榴莲菱角缠绕,一声鱼跃细的雨丝把水乡的梦粘住。”
叶枫的这首《初秋江南》,把江南初秋的美丽描摹的惟妙惟肖,让人读后不觉遐思倍增,江南情结更浓更郁。
初秋的江南美的雅致,美的经典,满目葱茏中轻风摇曳,树叶婆娑起舞,绿荷遮天蔽日般涵盖着浅浅的池塘,点点小荷似害羞的小姑娘,在硕大的绿叶下,探头探脑,用惊奇的眼睛凝眸着崭新的世界;一群群小鱼儿悠闲地在浅水中游来游去,或觅食、或嬉戏;青蛙匍匐在翠绿的荷叶上时儿静静地栖息、时而欢快地引航高唱。
走过荷塘,来到湖边,清爽的湖风扑面而来,清澈的湖水微澜起伏,泛着盈盈绿波。远处的山峦起伏有致,黛绿茵茵,隔着湖面遥遥相望,恰似倘佯在九天瑶池仙境。青山碧水衬映着蔚蓝的天空,让人顿觉气定神闲,心旷神怡。
炙热的骄阳也太显殷勤,全然不顾爱美女士的心理感受,毫不吝啬地把万丈光芒抛洒人间。留恋如画景色的游人全然不顾这些,依旧顶着烈日的炙烤,流连在湖光山色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江南美,美江南,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不朽赞誉。江南的美,美得古朴、美得典雅。
也许,人们一提起江南必定会想起小桥、流水、古巷、青石板、乌篷船,园林,还有打着油纸伞行走在雨巷的倩影。其实,也不尽然。画面中的这些也许只有在特定的处所、特定的场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风景处才会显现。
江南,在现代与古朴的交织中相映成辉。清雅的小桥流水人家,廊檐翘壁韵目,风铃清脆悦耳,青石平滑光亮,小巷古朴幽静;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架桥岿然屹立,内环外环交织错综,如梭的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囔囔、摩肩接踵。入夜,华灯齐放,霓虹闪烁,好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走在陌生的大街上,掠过陌生的面庞,眼观陌生的景致,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那份陌生感伴随着梦里熟悉的牵盼和怀想,交织成一幅唯美缱绻的江南缩略图,定格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此情此景、此念此望,在心底演绎成一首脍炙人口的天籁和弦:爱在江南。
二、梦回江南
淅淅沥沥的秋雨,滴滴答答吟唱着初秋的歌谣,湿润微寒的空气裹夹着细风,舒爽之余微泛寒意,秋韵惬意的景致,不经意间在心海泛滥、蔓延。
遥望灰蒙蒙的天际,如涤如丝的细雨,飘飘忽忽,或直或斜,随着阵阵秋风,摆弄着各种舞姿,潇洒在初秋广袤的天空下轻歌曼舞。如水洗般的楼宇,钢筋水泥的混合体,斑驳中透着庄严,愈发苍劲稳实。碧透的树叶在细雨中悠闲地沐浴更衣,将一身尘埃悄然抖落殆尽,重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离离小草,远嚣了炎热的炙烤,娇羞地低垂着消瘦的面庞,享受着风雨浸身的欢愉。
望着这烟雨迷蒙的初秋美景,心中陡升出无限遐想,一丝悠悠的思绪,随着这缓缓的秋风秋雨慢慢飘荡,如梦如幻般地再次梦回江南。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草、江南的木,仿佛徒手可挽。江南的雨,江南的风,江南的天,江南的景,恍若就在眼前。
江南,在人们广义的概念中就是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然在文人墨客的诗赋中,则狭义地把长三角江浙沪一带称为江南。也许,真正的美景佳境都囊括在其中吧。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党的恩情长啊,春风湖面吹呀,水是丰收酒,湖是碧玉杯。湖岸人民跟党走,建设四化显神威,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
一曲饱含深情、缠绵温婉的吴侬软语《太湖美》,唱出了水乡江南的缱绻风景和人杰地灵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让多少人无限神往,又让多少人魂萦梦牵。
江南,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尤其在古镇,人们临水而居,故此便有了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小巷、乌篷船、园林等物景显现。
江南的古建筑,大都都是临水而建的楼宇水榭,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拱桥玉栏,淙淙的小河缓缓流淌,清幽的河水微澜不惊,倒映着岸边的物事风景。尤其在古城苏州、浙江乌镇等处尤为着称,故此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端庄典雅的江南风景,总会让人浮想联翩。盈盈一湖水,浓浓江南意,甜点酥爽口,吴侬软语亲,幽幽青山黛,俏俏丽人行。
驻足在这片饱含蕴意无限的清幽唯美的土地上,心也舒坦,情也温柔。望着这悠悠流淌的清澈河水,眼前不觉幻影叠现。
一阵欢愉清脆的嬉笑声隐隐飘荡,阵阵“噗噗”的棒槌敲击声冲耳传来,一群身着扎染的青色图案衣袂,腰系小围裙,盘着发髻戴着花头巾的少妇在清澈的河水中浆洗拂水,荡起一圈圈涟漪,扬起一阵阵笑语,那轻轻的软语让人心生甜蜜温馨,那俏丽的身影让人赏心悦目,那粉肌玉骨让人心生爱怜向往。
一叶乌篷船悠悠荡过河面,橹浆划出优美的弧线,激起细白浪花片片,船家伫立船头,于荡浆的和弦中缓缓流淌出抑扬顿挫、婉转如鸣的船歌。
在这臆想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觉悠然间在脑海里展现。
缠绵温情的水,缱绻丰美的景,总使人怀想起太多的美梦佳境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江南的山,独具风韵。既没有北方群山的高大连绵,苍劲厚重,也没有云贵川蜀之山的险峻奇特,雾霭笼罩。江南的山,小巧精致,端庄温婉,起伏不大,错落有致。说是山,其实有些纯粹就是一些低矮的丘陵,山上基本都是苍翠挺拔的修竹,郁郁苍苍,清雅秀丽。
自小生活在平原上的我,从未见识过山的模样。记得第一次和大山间接接触,是在八年前送儿子去杭州读书。
坐在南下的客车上,一路风景一一从眼前掠过,时间一长,一丝疲倦悠然袭上心头。在朦朦胧胧中,似乎有人将我推醒。当我睁开迷蒙的双眼,眼前一亮,客车正在江阴大桥处等候过卡。隔着车窗玻璃,跳过烟雾深锁的滚滚长江,远远地看到前方似乎是阴云密布,仿佛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此时,老公指点着远处状若乌云的地方说,那就是山。我感到很讶然,这山怎么和我潜意识里的山有着天壤之别,但眼前切切实实就是山啊!
汽车一路向南行驶,越往南山越多,有时我们行走的公路就是劈开山而筑就的。望着公路两旁高高的山体夹持着公路,我还真有点担心,仿佛那大山可能随时都会将这条公路吞没。
第一次和山亲密接触是二去杭州之时,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流连欣赏,再到吴山攀登。其实,吴山说是山,一点也不高,也不险峻,山势很平缓。本来准备去领略真正的山,只因走得匆忙,我穿着高跟鞋无法攀援,因此只好作罢……
于烟雨迷蒙中,徜徉在山水间,别有一种情愫在心头。
轻嗅着雨后湿润的空气,流连在翠竹缭绕的山上,行进在幽深的山间小径,倾听竹涛声声,一丝温润,几分惬意在心头徘徊、荡漾。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和王维的这两首诗歌就是对江南山水的最好诠释。
山,依旧空蒙清新,水,依旧莹润清澈,那挥之不去的依旧是浓浓的江南情结。沐着初秋潇潇绵柔的细雨,乘着初秋悠悠温情的微风,再一次荡起思念的扁舟,梦回江南。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7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