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是公司的第二届读书月,公司推荐阅读湘西作家彭学明写的自传体长篇散文《娘》。作者的娘是一位朴素、平凡的湘西农村妇女,作者用凄美的语言描写了娘贫穷卑微而又伟大高尚、弱小平凡而又强悍坚韧的一生。
作者反思道:“在我长大以后,以我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去规范她几十年来的人生行为,然后总是用自己那种自以为是的爱,就认为自己爱母亲了,爱娘了,实际上没有,因为她心里不快乐。娘去世以后,我才感觉到,就是世界上真的是最疼我的那个人没了,世界上最牵挂我的那个人也没了,世界上最容忍我的那个人也没了,甚至是世界上最怕我的那个人也没了,是我把娘弄丢了!现在我在想,把娘弄丢的人,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甚至我们一群人一代人,可能都把娘、把父母弄丢了。”
彭学明的《娘》句句含泪,字字带血,苦难的娘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催生了我们痛切心扉的反思。《娘》里面有自己的影子吗?我对娘孝顺吗?我的心里有娘吗?我理解娘的喜怒哀乐吗?我把娘弄丢了吗?不要把娘弄丢了就是我们不要把孝顺这一基本良知弄丢了,不要把孝亲奉亲的原始幸福弄丢了。孝顺是人世间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尊重,顺是子女对父母的基本态度,是理解,更是顺从。
孝顺是心里要一块心田时刻承载父母。我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有事业要发展,有子女要培养,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年迈的娘不在身边,远在他乡的我常常忽略了娘的存在和感受,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才想起回去看娘或者与娘联系一下。在平常的日子里忘记了要常回家看看,忘记了要常打电话问候,忘记了娘在远方期盼亲人的温暖。我的父亲过世较早,娘曾跟我在长沙生活了十几年,含辛茹苦帮我把孩子带大。
三年前生了一场大病,在湘雅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娘出院后很长时间不能下床,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只信任亲人和子女,对陪护人员不信任,弄得我们兄妹三家人心力交瘁,至今还需要专人24小时陪护。我那时还在岳阳工作,与家人两地分居,我工作很忙,常常不能顾家。姐姐体恤我,在娘出院后不久,毅然将娘接回邵阳赡养。
姐姐提醒我,要经常给老人打电话说说话。我答应了,但做得并不好。虽然承担了母亲的护理费,但问候得次数太少,回家探望的次数太少。儿子在娘的心中分量是很重的。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吃家乡的红薯粉丝,在长沙工作后,娘经常托到长沙出差的单位领导给我捎红薯粉丝,领导很是不解,对我娘说:长沙什么东西没有,用得着千里万里的捎过去吗。
我妈只是说:“我儿喜欢家里的味道”。领导见到我很是感叹:“真是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啊!不晓得十个崽肚里有一个娘没有。”是的,我的肚子里有一个娘吗?我总是认为自己忙,每天上下班路程很远,要接送孩子上学,周末要送小孩去培训班学这学那,还有社交和应酬是少不了的。反思自己,我有多少时间、多少心思花在娘身上了?我有多少时间浪费在某些无聊的应酬中,浪费在逛街购物上,浪费在电脑手机上了?总说自己生活压力大,但是真的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孝敬娘了吗?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是湖南隆回县人,自己今年六十七岁了,周主席每个月都要从北京回到故乡探望近百岁的老娘母亲,不远千里,舟车劳顿,成为定例,周主席千里探母成为家乡人口口相传的美谈。与周主席相比,我很惭愧,我回老家只有三个小时车程,我还没有做到每月回去探望娘一次。我决定从现在起每个月至少回家探望老娘一次,老娘风烛残年,真是看一次少一次啊!虽然回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能陪娘说说话,缓解老人的孤独,满足老人与亲人相聚的渴望就善莫大焉。
孝顺是要真正理解父母。不要用以自以为是的爱去爱父母,而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场去爱父母。我们生活的时代,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的极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常常因为缺乏牵挂、缺乏温暖而显得荒芜。不要以为孝顺就是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不要以为我们给父母吃好穿好就够了,其实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重要。让父母心灵快乐、精神愉悦更为重要。孝顺孝顺,要顺为先孝为大,光孝不顺不是最好的孝,顺着孝,孝着顺,父母才会万年快乐,子女才会没有遗憾!
孝顺是要珍惜和父母相伴相守的日子。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有娘的地方才是家,有父母给我们牵挂、与父母相伴相守是最幸福的事。不要等父母离我们而去以后才痛悔,作者用血淋淋的教训提醒和警醒天下儿女,不要像他一样拥有时破坏、失去了追悔。
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岁月时光,很贴心的与父母交流,多说点贴心的话,多为父母做点事情,保持父母的心身愉悦。要经营好自己是健康和生活,子女的幸福也是父母的幸福;要洁身自好,子女的失足常常令父母伤心落泪;要努力工作,以事业和成就来回报父母的养育;要培养好子女,以子女的成长来宽慰父母的牵挂!
我们再也再也不要把娘弄丢了,现在就改变,现在就行动,现在就出发!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0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