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武汉藏族大学生组织的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位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的老人;每次武汉藏族大学生生活心理方面有困难或组织活动遇到麻烦时,有一位第一时间站出来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的老人;每次武汉藏族大家庭有新成员到来时,有一位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接风洗尘抹去心头乡愁的老人。你或许知道他,又或许不知道。但希望在此,你能铭记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就是武汉所有藏族大学生心目中的阿爸——杨昌林老师。
他年轻时主动申请前往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的地区——阿里,在那里他与藏族老阿妈次仁德吉相遇并相爱成家,他暗自决定扎根西藏,干一辈子,为西藏人民做贡献。但是在那里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他患上了高原性心脏病,之后在医生和领导的再三劝说下内调到了武汉。
武汉有位汉族老阿爸
1965年8月12日,29岁的湘西小伙杨昌林从武汉体院毕业,“抢”到了去西藏工作的指标。在西藏昌都地区干了一年多后,杨昌林又申请前往“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阿里地区工作。
杨昌林去阿里地区扎达县上任前,骑马摔伤右腿,当地兽医站站长把自己的马让给他,护送他去上任。前往阿里的路途中,都是羊肠小道,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山崖,杨昌林老师那是冒着生命危险。
在西藏工作的时间里,杨昌林老师对西藏的感情一天天加深,1969年,他和藏族女孩次仁德吉结婚,打算扎根西藏。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976年,杨昌林老师突发高原性心脏病,地委领导向他下达“命令”:“病不好,不许再回西藏!”1978年,杨昌林和妻子调入武汉大学工作。还记得当时,“我原本想在西藏干一辈子,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回了武汉,‘任务’没完成,我总想在其他方面尽点力。”杨昌林老师用这句朴实的话诠释自己的坚持。
到了武汉以后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西藏,并把这份牵挂化为对在武汉求学的藏族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杨昌林老师33年如一日地关爱在武汉高校藏族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在一代又一代藏族学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说,“杨老师坚持不懈为藏族同学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使远隔家乡千里的学子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社会主义和党的温暖,促进了他们对祖国、社会主义和党的认同。”三十几年来他和次仁德吉老阿玛在武汉为藏族孩子们筑起了第二个家。温暖在异地求学的游子们的心。
接过你的行囊,我们就是一家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新一届的学子们,背井离乡,迢迢千里的来到了武汉,他们的父母又何尝不会牵挂呢,但是他们告诉我说“当看到学长学姐的那一刻,当看到杨昌林老师的那一刻我觉得在这里我们们找到了新的亲人!”
杨昌林老师早早地为新一届的学子们备好了宴席,为他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桌子上摆满了饭菜,虽不是满汉全席但也是样样齐全。热汤热菜,让他们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宴席过半,杨昌林老师为新一届学子们送上了他的祝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他对藏族孩子满满的爱意。
而武汉各大高校负责人们,依次到新生桌席为新生们的大学生活也送上了满满的祝福,同时也有真切的忠告。欢声笑语散布在餐馆的每个角落里 。260余名藏族大学新生围坐在80岁的杨昌林老师身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其唱起了名叫《爸爸》的歌曲。迎新活动的发起人正是杨昌林老师,而迎新活动作为武汉地区藏族大学生“十一”联欢活动的一部分,发起于1993年,至今走过了23个年头。当他们吃完饭,就开始唱起了歌,一首兄弟情拉近了新一届学子与老一届学子彼此间的距离,武汉藏胞携手共进。最后,还有我们的重量级人物"杨阿爸"对西藏生的美好祝愿及期望。杨昌林老师说:"希望咱们的学生都能够非常刻苦地学习,但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能过于疲劳;咱们同学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互相团结,在举办各类大小型活动时一定要做到不出问题。同时也非常希望我们每个西藏生都能在大学充实,快乐,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最后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武汉这座城市,杨昌林老师便是藏族孩子们的父亲,称他为“杨阿爸”。而新生们也为杨昌林老师唱了“父亲”这首歌。感谢杨老师为藏族学子们所做的一切,感谢他在武汉成为远离故乡的藏族学子们的避风港,感谢杨老师和他的家人对藏族学子们的关心和爱护。
“十一联欢”一句:注意身体的健康
武汉高校藏族大学生"十一"联欢活动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有23个年头,起初杨昌林阿爸为了强健孩子体魄于1993年的国庆节自费举办了首届武汉高校藏族大学生联欢活动,活动内容是组织武汉藏族大学生之间的篮球比赛,并在比赛后举行迎接藏族大学新生的晚宴,之后活动内容渐渐丰富,包括了趣味运动赛等多个赛事。
不管时间变化,活动场馆变迁,杨昌林阿爸和次仁德吉阿妈总会到现场参与组织。2005年德吉阿妈去世,她离开人世前的唯一心愿是武汉藏族大学生的"家"不能散。就这样,联欢活动没有停止。2006年为纪念"德吉阿妈",由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探系藏族学生"石杰"发起,创立了德吉杯足球赛,在每年的上半年举行。而篮球赛暨迎新活动则在每年的十月一日举办。"十一"七天的长假虽长,但对于回家路途过于遥远的藏族学生,假期回家也是一种奢望。武高联赛把武汉藏族大学生凝聚起来,忘记相思之苦,融入到一个新的大家庭之中,把我们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在第二故乡相互关心,关照。
创办23年之久,离不开杨阿爸与杨红梅老师的大力支持,凡是武汉各高校藏生举办的大型活动,现场都少不了他们两位的身影。上世纪60年代杨阿爸进藏进行援藏工作,到他回到武汉,继续帮助和支持武汉藏生的活动,把这份民族之间的感情延续了50余年。为了照顾双亲,97年杨红梅老师回到武汉,并继承杨阿爸的事业,一向帮助并支持武汉高校举行的各个活动。让民族友谊之花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不辞辛苦,为爱坚守“家”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15级藏生白玛多吉在晚上回寝室路上发生意外,导致头部重伤,一度昏迷清醒,又因家庭经济条件无法一时凑齐巨额的医疗费用。得知此消息后”德吉公益团队”,”赞普使者宣传部”,”湖北藏胞老乡会”第一时间动员学生组织“助力同胞,风雨并肩”爱心募捐活动(2015年11月30号).此次募捐活动于2015年12月5日正式停止。2015年12月5日早上杨昌林老师、杨红梅老师、熊克芳老师、武汉藏族学生负责人代表仁庆巴珠、赞普使者代表旦增次仁一行五人一同前往黄冈中心医院看望白玛多吉同学。抵达黄冈中心医院后杨阿爸亲自将爱心捐款送到白玛多吉手里,并对他进行慰问和沟通,进一步了解到了目前的病情和家庭情况等.杨爸爸还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了解具体病情。
今年他已八十一岁高龄,耄耋之年,本该是子孙满堂,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他却常为藏族学子们在外奔波。新生入学,他忙着为远离家乡来武汉求学的藏族学生接风洗尘,十一篮球赛他一直小心叮嘱生怕会出什么差错,黄冈藏族学生卧病在床,他不顾路途艰辛,前往送去慰问,德吉杯足球赛他早早到场,给运动健将们加油助威,即便是这次德吉杯晚会,他也同学生们一起讨论细节,努力将一切工作做到最完美。
对,走在人海中,他可能就是一位很不起眼的老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老人,用他的肩膀给武汉藏族学生们筑起了一个家。他曾打算此生扎根西藏,为藏地百姓办事,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返回内地。在武汉,他将最好的一切给了我们的同时,也时刻不忘给我们提出殷切的希望。他是平凡人,却用不平凡的行动,什么叫爱国情怀,什么叫真善美。
世界很大,人海茫茫,可总有一些人,一直在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本该有人去做,却没人肯做的事,默默付出,用行动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人!
你为何选择背井离乡,一个人踏上来内地求学的这条道路?
因为我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那你在这里看到了你想看到的吗?
也许我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但总有一些故事,一些人只要想到,心中就会暖暖的,他们让我看到了善良是种天赋,而善意是种选择,选择善意,即是选择幸福。什么是最美好的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口中会有一千种答案,而我的答案是,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你在世时我们相濡以沫一同去做你想做的事,你离开了,我选择继续完成你想做的事,因为在我心中你未曾离去!
“武汉有个德吉阿妈,她给了武汉藏胞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但是命运善妒,最后她被病魔缠身,离我们而去。武汉还有个杨阿爸,德吉阿妈在世时,他陪阿妈一同将所有爱给了武汉藏胞,在阿妈逝世后,他依旧尽己所能,将所有的关怀与爱给了武汉的藏族学生。”
文中主角:杨昌林和爱人次仁德吉一起筑起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武汉之家”,33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藏族学生近万人次,坚持不懈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倾心关爱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使远隔家乡千里的学子们感受到了党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培养爱党爱国、建设西藏的藏族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和创先争优的典范。
初次发文,请各位大编们多多指点,好坏都接受且一定改正不足之处。
评分:9.3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25005.html